生物样品微波消化法研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底质、生物样品微波消化法研讨 Study on the microwave oven digestion method for sediments and biological samples 许芄芄 (厦门市环境监测站 厦门361004) 摘要 通过对上海新科微波溶样测试技术研究所(现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MK - III型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溶样系统进行微波消化法空白测定、标准物测定、重现性测定等实验与常规消化法的对比来探讨微波消化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消化、微波、底质、生物样 1 前言 为了解底质或生物中各种有害金属元素的丰缺状况,从而了解其分布、迁移规律。底质、生物样品通常的将其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常规的底质、生物样品的消化方法[1][2]是将样品和试剂放在坩埚里,用电热板加热。该方法投资少,操作简单易学,但容易造成空白高、测定结果偏底。而本文用上海新科微波溶样测试技术研究所研制的MK - III型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溶样系统进行实验。MK - III采用溶样罐代替坩埚,用微波炉代替电热板,其原理是利用微波能加温、加压条件下,使样品更快、更完全地被分解。其溶样罐由外罐和内罐(溶样杯)组成,内罐是密封的聚四氟乙烯容器,保证在消化过程中样品和药品不至泄漏。 2 实验部分 1 实验条件 分析仪器: 日立Z - 8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MK - III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溶样系统;(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原:上海新科微波溶样测试技术研究所) 2 溶样条件 2.2.1 微波消化法的实验步骤:称取0.2g底质样品;加入5mL HNO3;5mL HF 2mL HCIO4 。0.2g生物样品加入3mL HNO3和1mL H2O2; 2.2.2 底质样:用MK - Ⅰ先于1档(相当于5个大气压)处理3min,再于2档(即10个大气压)处理3min;生物样:用MK - Ⅰ于1档(即5个大气压)处理5min。消解后用50mL容量瓶定容。 2.3 样品分析 Zn采用FAAS法测定,Cd采用GFAAS测定,Cu、Pb则视样品浓度高低决 定是采用FAAS法还是采用GFAAS方法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空白测定值:见表1。 表1 空白值测定结果(mg/L) 样品编号 Cu Pb Cd Zn 空白1 <5×100-4 <5×100-4 <5×10-5 0.018 空白2 <5×100-4 <5×10-4 <5×10-5 0.021 2表样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标样测定值(mg/kg) 样品标样 Cu Pb Cd Zn 标准底质1 29 24 0.20 90 标准底质2 28 23 0.18 86 均值 29 24 0.19 88 标准生物1 7.0 1.83 4.2 135 标准生物2 8.0 2.21 4.5 138 均值 7.5 2.02 4.4 137 一组带100 % 平行的样品的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100 % 平行测定结果(mg/kg) 样品编号 Cu Pb Cd Zn 底质1 20 61 0.23 115 底质1” 20 62 0.25 117 底质2 11 50 0.14 95 底质2” 13 56 0.13 93 生物1 103 3.2 3.8 607 生物1” 108 2.8 4.7 602 生物1 323 2.1 2.9 1079 生物1” 351 2.3 3.1 1342 4对比实验结果: 常规与微波消化效果的对比:见表4。 表4 常规与微波消化效果的对比 标土1 标土2 标生1 标生2 消化 常规消化法 微浑 微浑 清澈 清澈 效果 微波消化法 清澈 清澈 清澈 清澈 常规方法和微波溶样法主观性的比较,见表5。 表5常规法和微波溶样法重现性对比(mg/kg) 消化方法 实验次数 Cu Pb Cd Zn 常规溶样法 1 27 22 0.18 84 2 26 24 0.16 90 3 29 21 0.20 87 4 31 25 0.18 93 5 30 26 0.17 83 6 26 23 0.16 88 相对标准偏差RSD(%) 7.59 7.96 8.57 5.56 微波溶样法 1 29 24 0.20 90 2 28 23 0.18 86 3 32 25 0.22 91 4 29 24 0.20 92 5 30 28 0.19 84 6 33 26 0.20 87 相对标准偏差RSD(%) 6.42 7.20 6.57 3.56 4数据分析 日立Z - 8000各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分别如下: 表6 分析各元素的检出限(单位mg/L) 元素 Cu Pb Cd Zn 检出限 5×10-4 5×1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