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田间技术应用终极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茎高: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至顶叶节的长度 总分枝数:除主茎外,全株所有长于5厘米的分枝的总和 有效侧枝长:第一对侧枝上最远结实节与主茎连接处的距离 株型指数:第一对侧枝的平均长度与主茎高的比值 4. 花生植株性状考查 有效果枝数:全株所有结果枝数的总和 果针数:全株入土与未入土子房柄的总数 饱果数:壳外皮发黄、壳内海绵体变黑褐色、籽仁饱满的单、双仁荚果数 饱果率:单双仁饱果数占总结果数的百分数 取下荚果晒干待用(测定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等指标) 记录,形成实验报告 玉米 玉米籽粒结构 80-85% 10-15% 5-6% 玉米籽粒成熟过程 子粒形成期:受精后25天,果穗接近正常大小;种子内各部分已分化,具有发芽能力;含水量达85-92%。 乳熟期:受精后15-35天,胚乳出现乳状;含水量开始下降,籽粒体积达到最大;此期经历20天。 蜡熟期:子粒处于脱水阶段,含水量40-50%;胚乳由糊状变为蜡状;植株茎叶和果穗苞叶呈黄绿色;此期经历10-15天。 完熟期:子粒继续脱水,含水量降到40%以下,灌浆停止;子粒坚硬,有光泽;千粒重达到最大值。 玉米成熟植株形态特征 植株变黄; 果穗苞叶变黄而松散; 籽粒干燥脱水变硬有光泽。 黑层出现 玉米生理成熟标准 乳线消失 玉米测产 选点取样:5-10个点,每点取代表性植株10-20株。 测单位面积株数和穗数 株数/亩=666.7(m2)÷ [株距(m)×行距(m)] 穗数/亩=株数/亩× 单株成穗率 测每穗粒数和粒重 测产 预测亩产(kg)=(亩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g))÷106 实测亩产(kg)=取样粒重÷取样株数×亩实际株数 玉米植株性状考察: 株高 穗位 穗位高 根层数 节间长度 总叶数 茎粗 穗粗 果穗长度 单株有效穗数 双穗率 倒伏率 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高度 茎 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倒 伏:玉米抽穗后,因风雨等灾害,主茎倾斜度 大于45℃的植株,在1/3以下为轻, 1/3-2/3为中,2/3为重。 倒 折 率:玉米抽雄穗后,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 占总株数的百分率。 双 穗 率(%):成熟期有效双穗株占总株 数的百分率。 果穗长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叶 后包括秃尖的长度。 穗 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径。 单株有效穗数 :平均一株结实的穗数 (每穗结实30粒以下的不计)。 株 高 穗位 穗位高 玉米八大类型 根据籽粒胚乳结构和颖壳长短而划分的玉米类别。已知的8个类型是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粉质型(软质型) 、爆裂型、甜质型、糯质型(蜡质型) 、有稃型。 玉米叶片数 叶片数的多少与品种有关,春播比夏 播一般多1-2片; 早熟品种:14-16片,少数品种为8片; 中熟品种:18-21片; 晚熟品种:20-24片; 大豆 1.大豆生育时期 大豆的生育期通常是指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实际上,大豆的一生指的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经历出苗、幼苗生长、花芽分化、开花结荚、鼓粒,直至新种子成熟的全过程。 幼苗期 开花期 结荚期 鼓粒期 成熟期 2.大豆成熟和收获 A、当大豆茎杆呈棕黄色,杂有少数棕杏黄色,有7%-10%的叶片尚未落尽时,是人工收获的适宜时期。   B、当豆叶全部落尽,籽粒已归圆时,是机械收获的适宜时期。如大豆面积过大,虽然豆叶尚未落尽,籽粒变黄,开始归圆时是分段收获的适宜时期。但涝年或涝区不宜采用。 成熟特征 一、大豆成熟、收获、测产及性状调查 根 大豆根属于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根毛和根瘤组成。 大豆根系发达,根量的80%集中在5-20cm土层内,主根入土深度可达60-80cm。侧根向四周水平伸展,可达30-40cm,然后向下垂直生长。 1.大豆形态器官特征 根 瘤 根瘤固氮可供大豆一生1/2-3/4。出苗后10天左右开始形成根瘤。根瘤生长最适温度25℃,pH值6.5-7.5。生长良好的大豆每公顷可固氮75-150kg。 大豆根瘤多集中于0-20cm的根上,30cm以下的根很少有根瘤。 主茎和分枝 茎发源于种子中胚轴,分枝由腋芽发育而成。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