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而不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2.14、16.4、15.23、12.24章。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周”“比”“矜”“斯”“责”“举”“道”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3.通过联系相关内容,探究“久尔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
4.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等方面的主要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周而不比”的现象,深入理解孔子的人际交往原则,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周 /WordInfo.aspx?id=2230
比 /WordInfo.aspx?id=1483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说苑?杂言篇》
儒家文化中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
二、走进文本
(一)择友之道
1.古往今来,人们对交友一事都很慎重,战国时期荀子就曾说过:“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友也。”意思是说朋友是互相信任、拥有的对象,所以选择朋友要慎重。那么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如何去选择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
2.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
——程颐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你如何理解孔子的交友标准?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朱熹)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 《论语·学而》)试想:连自己都很少具备仁德修养,又怎能辅助朋友呢?只能让人“近墨者黑”。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程颐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二)察友之道
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
1.孔子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在择友之前,自己要先做到什么?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自己要成为一个仁者,因为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做到喜爱人,厌恶人。
2.那要怎样选择朋友呢?
齐读2.10章, 强调 “以”、“由”、“安”、“廋”的语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1)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明确: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听其言,观其行。
(2)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经历,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3.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7)
刚刚我们说到孔子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是判断他是否符合一个朋友条件的良好方法,在4.7章中,孔子把这种观察法进行了细化,比如对于“视其所以”,孔子认为只要观察(一个人犯的错误)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不是具有“仁”,是值得交往的。
(1)人人都会犯错误,从错误中能看到一个人的品性,对此你怎么看?
预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其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为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因为过于刻薄而犯错。
(2)介绍《后汉书·吴拓传》
据《后汉书·吴拓传》记载,有一个叫孙性的人私自搜刮老百姓的钱买来衣服孝敬父亲,父亲知道后大怒,孙性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便拿着衣服去向吴拓自首。吴拓问明缘由后说:“因为孝敬父亲而承受了污秽的名声,这就是‘观过,斯知仁矣!’”不仅没有处罚孙性,反而将衣服送给了他,让他去孝敬父亲。
4.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15.17)
这一章其实在具体说明“察其所安”(兴趣爱好)。
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有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兴趣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
(三)处友之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幼儿通识性知识大赛考试总题库-上(单选题部分).docx VIP
- 3 桂花雨 教案 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docx VIP
-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课件.ppt VIP
- 《无损检测》射线检测课件.pptx VIP
- 4 珍珠鸟 教案 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docx VIP
-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21页).ppt VIP
- 2025至2030中国衣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重庆一中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1年重庆一中中考数学诊断试卷.pdf VIP
- 十大消费者趋势报告.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