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音和节奏 夫 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 jiāng fú guō sù gu? qī pàn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自主导学: 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了解文 章主要内容。 自学检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参考译文: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内城。郭:古义: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修饰 而,表转折,却。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参考译文: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委而去之:弃城而逃。而,表顺承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参考译文: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畔之:亲戚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 故,所以。君子:施行仁政的人有,有时候,要么。有不战,不战则已。 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参考译文: 所以说,使人们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朗读课文 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析课文 2、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天时 而 环 攻 之 地利 不如 举例论证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攻城: 守方 守城: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粮多 守方 地利 攻方 委而去之 人和 不如 举例论证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3、第三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 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修辞,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 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 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 的重要。 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磅礴,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走近名人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 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孟子的思想 性本善:人性向善,人性本善。 施仁政: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最早是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 行王道:“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民贵君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