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1255A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球系统.pdf

CN103341255A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球系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103341255A* *CN103341255A*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1255 A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125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9 (21)申请号 201310294170.0 (22)申请日 2013.07.15 (71)申请人 兰州理工大学 地址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兰工坪287 号 (72)发明人 曹洁 马飞 耿振节 贵向泉 李立 牛丽波 吴迪 叶源潮 张红 李宇 郁鑫 (74)专利代理机构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2102 代理人 董斌 (51)Int.Cl. A63B 47/02 (2006.01) B25J 11/00 (2006.01) B25J 13/08 (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5页 权利要求书2 页 说明书5 页 附图15 页 (54)发明名称 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 球系统 (57)摘要 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 球系统,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第一红外传 感器1-8、第二红外传感器1-21、第三红外传感器 1-22、第四红外传感器1-9 为4 个固定位置的传 感器,可检测智能捡球装置1 顶角的障碍物,第五 舵机1-10控制的第五红外传感器1-11、第六舵机 1-17控制的第六红外传感器1-18、第七舵机1-19 控制的第七红外传感器1-20组成3组可成角度摆 动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 送至控制系统,经控制系统处理后检测前方、左方 和右方的障碍物,实现避障功能;红外计数传感 器1-5 将采集到的球体数量信息发送至控制系统 处理,实现计数功能。 A A 5 5 5 5 2 2 1 1 4 4 3 3 3 3 0 0 1 1 N N C C CN 103341255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1. 基于视觉识别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智能捡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整体机 械结构、图像采集系统、避障系统、动力系统、捡球计数系统、控制系统、外包板组成;整体机 械结构包括底层机械结构(1-46)、顶层机械结构(1-47);底层机械结构(1-46)用于安装 图像采集系统、壁障系统、动力系统、捡球计数系统;顶层机械结构(1-47)用于安装控制系 统; 底层机械结构(1-46)由第一横梁(1-48)、第二横梁(1-49)、第一侧梁(1-54)、第二 侧梁(1-55)组成,第一侧梁(1-54)与第二侧梁(1-55)平行,第一横梁(1-48)与第二横 梁(1-49)均垂直于第一侧梁(1-54)和第二侧梁(1-55),且第一横梁(1-48)位于第一侧 梁(1-54)与第二侧梁(1-55)所组成平面的上方,第二横梁(1-49)位于第一侧梁(1-54) 与第二侧梁(1-55)所组成平面的下方;顶层机械机构(1-47)由第一立柱(1-58)、第二立 柱(1-59)、第三立柱(1-60)、第四立柱(1-61)、第五立柱(1-62)、第六立柱(1-63)、第七立 柱(1-64)、第八立柱(1-65)、第三横梁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