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2、价值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活动方向 3、价值观念制约着人们活动的行为规范 F=GM1M2/R2 4、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1、真理和价值统一的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内在统一的。 2、真理与价值统一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真理与价值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共存于人类的实践——认识活动过程之中。 一方面,真理中包含价值,真理本身就具有价值。 2、真理与价值统一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真理与价值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共存于人类的实践——认识活动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价值中也包含有真理的因素,价值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对真理的认识和运用。 第谷 开普勒 第二,真理与价值在实践——认识活动的运动和发展中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一方面,真理对价值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西红柿,狼桃的故事 另一方面,价值的发展对真理也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第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表现为其 检验标准统一于实践。 一方面,虽然检验真理与检验价值在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就其手段和实施方式来说,却是共同的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认识的真理性和事物的价值性才能得到检验。 另一方面,实践也是检验真理与价值是否统一的标准。 甜! 苹果是甜的?…!!! 第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表现为其 检验标准统一于实践。 掌握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具有重要意义(P177) 崇高理想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 共产主义理想和共同富裕 三个代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三民主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国梦和民生梦 补充: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 一、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 感觉和思想 物 唯心主义 感觉和思想 物 实事求是 主观主义 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 方法论 世界观 思想路线 认识论 实践 思想路线是指某一阶级、社会集团或政党依据一定的认识论原则制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也即是用以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一、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这条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和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 2、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达到实事求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将其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班固 实事求是: 颜师古 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实事求是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社会实践 毛泽东--实事求是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胡锦涛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习近平——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 * * * * * * * * *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除了反映与被反映、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外,还存在主体的需要与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对应效用关系,这就是价值关系。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①,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②。竖子请曰③:“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叶茂盛,伐木的人站在树旁边却不去砍它。庄子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没有一点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正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才能活得长久,长成了参天大树。” 庄子出山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老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招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鹅会叫,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