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编 元代文学 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1234-1368) 主要参考书目: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李修生著《元杂剧史》、李昌集著《中国古代散曲史》、史卫民著《元代社会生活史》等。 一、元代的社会概况 二、元代的儒士问题 三、文学概况 一、元代的社会概况 1、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大一统的政权。 2、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3、经济得到发展。 4、沿袭宋、金旧制,也部分保留蒙古旧制。 5、文化上逐步“汉化”,儒学被承认为官学。 6、民族矛盾尖锐:全国人口被分为四等;汉人只能担任副职。 7、宗教方面,全真教影响很大。 二、元代的儒士问题 总体而言,境遇大不如前。儒士普遍有危机感和不满。其政策经历了变化的过程。 1、中央的政策、措施不能完全贯彻。元好问曾向耶律楚材建议。 2、儒士为官有民族歧视和分配不公现象。 3、科举时行时止,名额分配也不利于汉人。 4、吏员出职制度引起儒士不满。 5、关于“九儒十丐” 三、文学概况 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叙事文学继续发展,戏曲和小说成绩斐然;二是诗文词继承中有新变。 1、思想主流:文人的愤懑和民众的反抗情绪。 2、艺术风格:自然本色为主流。 3、各文体的情况 元好问《上耶律丞相书》 诚以阁下之力,使脱指使之辱,息奔走之役,聚养之,分处之,学馆之奉,不必尽具,饘粥足以糊口,布絮足以蔽体,无甚大费,然施之诸家,固已骨而肉之矣。 元代文学各文体的情况 元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 散曲是新的韵文体,主要题材:风情和隐逸。 南戏继续发展,代表作《琵琶记》。 元诗“宗唐得古”;元词虽有名家,但总体衰落;元代散文“唐宋并尊”。 关于九儒十丐 历史上的记载(无正史之说): 谢枋得《叠山集·送方伯载归三山序》有:“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 郑思肖《所南集·心史》:“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全真教在元代的影响 (1)全真教得到统治者的承认,并予以优待。 (2)文人信众很多。 被文人接受的原因:一是社会现实造就了文人消极的情绪;二是“息心养性”等自我修持的理念被认同。 (3)散曲中的“叹世”、“遁世”;杂剧中的“道化剧”。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