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明代杂剧、传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讲 明代杂剧、传奇 第一节 明代杂剧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载有明杂剧剧目523种,其中有姓名可考者349种。明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期和中后期两个阶段。前期的作家、作品虽然数量不少,但在文化专制统治下,题材单调,成就甚微。盛行的全是一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封建教化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宫廷派剧作家朱权、朱有炖的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 明中叶后,受诗文领域反复古思潮的影响,杂剧创作开始从内容和手法上都有创新。题材上打破了前期的偏狭局面,出现了不少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体式上,大多是南北合套或纯为南杂剧,出现了一些短小精悍的传世之作。最负盛名的作家是徐渭。 一、明前期宫廷派杂剧作家 1、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炖顿的杂剧 朱权(1378—1488),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13岁被封为宁王,去世后世号献王,世称宁献王。在皇家同室操戈的危险处境中,朱权为避祸求安,终日沉浸在戏曲、音乐和道家学说中。他的《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的专著。对古代戏曲的体制、流派、制曲方法、戏曲声乐理论、北杂剧曲谱,都有相当的研究。 朱权杂剧现有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前者是神仙道化剧,内容不可取;后者虽是风流韵事,不脱才子佳人剧俗套,但卓文君新寡即私奔,不为亡夫守节,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抛弃锦衣玉食的富贵,坦然靠卖酒为生,在贞节观念愈演愈烈的明代,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周宪王的长子,世称周宪王。朱有燉有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乐府》,其创作数量仅次于元代关汉卿。这31种杂剧中,包括喜庆剧10种,神仙剧10种,节义剧9种,水浒剧2种。其内容表现出鲜明的贵族立场,散发着浓重的宫廷气息,因而价值不大。 不过,他在杂剧形式上多有独创:如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全用北曲等惯例,《牡丹园》一本五折二楔子,旦、末、外均唱;《仗义疏财》有李逵与燕青的对唱、齐唱;《神仙会》采用南北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另外,朱有炖杂剧语言质朴本色,深得后人称赏。 2、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的杂剧 贾仲明,山东淄川人。天性明敏,博究群书,通晓乐府,著杂剧16种,今存5种。继元钟嗣成《录鬼簿》之后,有一部记载元明之际杂剧作家作品史料的著作《录鬼簿续编》,据好多研究者说也出自他的名下。他还特别善写宴会即景之作,是明成祖御前的得意侍从。其杂剧代表作是《萧淑女情寄菩萨蛮》,写少女追求婚姻自主的故事,有一定意义。曲词也绚丽,但缺乏生动自然的韵味。 杨讷,字景贤,蒙古族人,长期居住杭州。作为御前侍从,他极善猜谜索隐,深得皇帝赏识。著杂剧18种,今存《西游记》。杨景贤《西游记》杂剧6本24折,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故事改变而成。对小说《西游记》有一定影响。 二、明中后期杂剧 1.明中后期杂剧特点 创作倾向上,打破了前期题材一味团圆喜庆、伦理教化、神仙道化的狭隘局面,且思想渐次深化,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都不在少数。 从艺术体式看,大都南北合套,或纯是南曲。单用北曲的体式已基本结束。剧作往往称意而写,短小精悍,成为文人逞气使才的工具。 2.王九思与康海的杂剧 王九思,陕西人,进士出身,曾任吏部郎中,后来遭贬。文学上与康海齐名,反对台阁体诗文,都在“前七子”之列。王九思杂剧有两种:《杜甫游春》和《中山狼》。 康海,陕西人,状元出身,任翰林院修撰。常与李梦阳等唱和,也是“前七子”成员。为解救因事入狱的李梦阳,曾拜谒过既是自己同乡、又为当朝宰相的刘瑾。可刘宰相倒台被杀,康海也被列为同党,革去官职。康海杂剧代表作是《中山狼》,取材于他老师马中锡的《中山狼传》。 3.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徐渭的杂剧名作《四声猿》,堪称明代第一。 《四声猿》是一组杂剧短剧,共四本: 《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 《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 《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 《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 “四声猿”作为这组短剧的名称,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叫四声当更加凄惨哀愁,令人肠断。从这命名可见,徐渭是想通过这组剧,大声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不平,表现自己狂放不羁的个性和愤世嫉俗的精神。清人顾公燮说:“盖猿丧子,啼四声而断肠。文长有感而发焉,皆不得意于时之所为也。”(《消夏闲记》)王骥德《曲律》称:“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狂鼓史》是敷衍《三国演义》祢衡(正平)“击鼓骂曹”故事而成。但把时间改在祢、曹死后,场所改为阴间,由判官主持,让人物扮演原来的身份,让祢衡对着曹操的鬼魂,再一次击鼓痛骂。这样改,为的是让祢衡有更多可骂的内容,把曹操的种种恶行:包括残忍、奸诈、借刀杀人、沉迷酒色、死不改悔等,揭露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个剧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