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
附件6
金沙县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26号)、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小康寨〔2014〕2号)及《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毕节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毕府发〔2014〕2号)精神。结合金沙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25个乡(镇、街道)241个行政村(社区),2,666个自然村寨173,133户647,859人。其中:5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1,402个135,166户495,691人;40—50户的自然村寨347个15,341户61,538人;30—40户的自然村寨357个12,229户48,765人;20—30户的自然村寨295个7,208户28,823人;20户以下的自然村寨265个3,189户13,042人。
全县共有中心村寨222个,其中2013年底前已实施13个, 2014年—2017年计划实施100个,余下109个在2017年后实施。
2013年底前已实施的13个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示范村寨项目,受益农户6765户31546人,累计投入资金2961.4万元,实施项目有:
1.硬化通寨公路里程70公里。
2.硬化人行步道里程14.21公里。
3.“三改三治”工程改厨433户、改厕884户、改圈368户。
4.安装垃圾箱446个、建垃圾池27个。
5.建排污沟3572米。
6.建公厕11个。
7.安装太阳能路灯2,028盏。
8.庭院硬化3290户98800㎡。
9.硬化文化活动场所12323㎡并安装健身器材等附属设施。
10.植树1600棵。
(二)建设范围
全县各乡(镇、街道)范围内居住农户在50户以上的中心村寨。
(三)建设内容
1.“三改三治”工程。以农户自建为主,政府适当补助。本着“农户自愿、因户施策、卫生洁净、经济适用”的原则,对农户实施改厕、改圈、改灶,整治断墙残壁、整治草堆粪堆、整治乱搭乱建等“三改三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垃圾收集、搬运、处理。中心村寨原则上每户安装1个垃圾桶,鼓励村民利用无渗透旧油漆桶、水桶作为垃圾桶,每个自然村寨配置1个可携式垃圾箱或建垃圾池。每个乡(镇、街道)配置1辆清运车。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的有效方式,允许私人资本通过有偿服务参与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置公益性岗位,建立健全运行维护长效机制,试点村寨应设置专人监督农户对各类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拣、分装,渣土、砖瓦等惰性垃圾集中运送到村庄指定地点就地卫生填埋或用于路面硬化,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集中运送到垃圾堆肥场进行堆肥还田处置,废品类可回收利用物资出售给物资回收部门,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不可就地处置的生活垃圾转运到政府专门设定的地点集中转运处理。
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加大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力度,开展界碑、界桩、警示牌和围网等环保设施建设,由环保部门负责指导,按现行相关建设标准组织实施。
4.污水处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修建排污沟或铺设排污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对村寨周边的小堰塘、村内小型引水工程等进行清淤整治;对村内主街道两侧、公共闲散空地和村庄周围等实施排污、绿化工程。村寨周边山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实现“山青、水秀、村美”。污水集中处理试点村寨原则上优先选择旅游村寨、人口集中村寨(100户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良好区。
5.公共厕所。到2017年,力争每个行政村建有公共厕所,逐步完成农村公共厕所的全覆盖。公共厕所面积控制在15平方米以内,男女各3个蹲位(含隔断),层高3米, 现浇C25#层面,含4m×1.5m的化粪池,内墙贴磁砖,墙厚120㎜,地面铺磁砖。旅游村寨可按照旅游公厕建设的有关规定,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6.照明设施。原则上以太阳能灯具为主,布局及功能要美观有效,灯源、灯杆高度、蓄电池、电池板等技术参数配置要经济适用,每天正常照明时间不低于7小时,三年之内由供应商免费维修。
7.庭院硬化。以农户自建为主,政府适当补助水泥、沙石材料的方式,引导农户对自家庭院进行硬化,庭院硬化面积因地制宜,厚度不超过10㎝(其中:碎石垫层≤5㎝,1㎝≤混凝土硬化层≤5㎝)。
8.文体活动场所等。围绕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化活动设施、村务宣传栏等便民服务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