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例3-8 人字梯由AB、AC两杆在A点铰接又在D、E两点用水平绳连接。梯子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一边有人攀梯而上,梯子处于平衡。已知人重力W=60kN,AB=AC=l=3m,a=45°,梯子重力不计,其他尺寸见图3-23a。求绳子的张力和铰链A的约束力。 图 3-23 解 1)先取人字梯BA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23b所示。 第六节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第七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显然梯子在W、FB、FC组成的平面平行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列平衡方程求解 ??MC(F)=0 -FB+W=0解得FB=2/3W=2/3×60kN=40kN ??MB(F)=0 FC-W=0解得FC=1/3W=1/3×60kN=20kN2)再选AC杆为研究对象。??Fy=0 FC-FAy=0(1)选择“最佳解题方案”问题。(2)选择平衡方程形式问题。 第七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例3-9 图3-24a所示多跨梁,由AB梁和BC梁用中间铰B连接而成。C端为固定端,A端由活动铰支座支承。已知M=20kN·m,q=15kN/m。试求A、B、C三点的约束力。 图 3-24 解 若取ABC梁为研究对象,由于作用力较多,则计算较繁。从多跨梁结构来看,梁AB上未知力较少,故将多跨梁拆开来分析为最佳解题方案。 第七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1)先取AB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24b所示,均布载荷q可以化为作用于D点的集中力F(在受力图上不再画q,以免重复)。??MB(F)=0 -3FA+F=0解得FA=F/3=30/3kN=10kN??MA(F)=0 3FBy-2F=0解得FBy=2/3F=2/3×30kN=20kN2)再取BC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24c所示。??Fy=0 FCy-F=0解得FCy=F=20kN??MB(F)=0 MC+M+2FCy=0 第七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解得MC=-M-2FCy=(-20-2×20)kN·m=-60kN·m负值表示C端约束力偶的实际转向是顺时针。(1)首先弄清题意,明确要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图。(3)选取坐标轴,列平衡方程。(4)解方程,求未知量。(5)讨论和校核计算结果。 第八节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一、摩擦现象 摩擦在自然界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前面讨论物体平衡问题时,总是假定两物体的接触表面是绝对光滑的,将摩擦忽略不计,但绝对光滑的表面事实上并不存在。工程实际中,许多构件的接触面比较光滑而且具有良好的润滑条件,摩擦力不起重要作用,为了简化问题而略去摩擦。但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对物体的平衡与运动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必须考虑摩擦。例如,制动器靠摩擦制动(图3?25a)、传动带靠摩擦传递运动、车床的卡盘靠摩擦夹固工件(图3?25b)等。 第八节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图 3-25 二、滑动摩擦 第八节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两物体接触面作相对滑动或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1.静滑动摩擦 图 3-26 第八节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2.动滑动摩擦 继续上述实验,若力G再增加,只要略大于Ffmax,B盘就产生滑动。把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时的摩擦,称为动滑动摩擦,简称动摩擦。此时,出现的阻碍物体滑动的力,称为动滑动摩擦力,简称动摩擦力,以F表示。三、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八节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也是用平衡条件来求解,解题方法与步骤与前面相同。只是在画受力图时必须加上摩擦力Ff。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Ff为零与Ffmax之间的任何值,应由平衡方程来确定;其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由于Ff是一个范围值,主动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问题的解答也是一个范围值,称为平衡范围。要确定这个范围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析平衡的临界情况,假定摩擦力取最大值,以Ffmax=fsFN作为平衡的补充方程,求解平衡范围的极值;另一种是直接采用Ff≤fsFN,以不等式进行运算。 第八节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解法:首先假设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方程求出静摩擦力Ff和法向约束力FN;再由静摩擦定律Ffmax=fsFN,求出Ffmax;最后将Ff与Ffmax的大小进行比较;若Ff≤Ffmax,则物体确实处于静止状态;若Ff>Ffmax,则物体已进入运动状态,所求Ff无意义。例3-10 物块重力W=1000N,置于倾角α=30°的斜面上,如图3-27a所示,受沿斜面的一推力F=488N的作用。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因数fs=0.1。试问物块是否处于静止? 第八节 考虑摩擦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重庆涪陵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课标新教材)新湘教版数学初中七年级上册1.2.3《绝对值》核心素养型说课稿.doc
- 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易错题整理(含答案).doc VIP
- 《社会学概论》项目四 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pptx
- 混凝土课程设计--连续梁设计.docx VIP
- 四年级高思奥数行程问题三1.pdf VIP
- Unlock2 Unit1 第一篇听力讲解及答案.pptx VIP
- 2023年青少年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390题).docx VIP
- 中国溶剂油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