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华中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pdf

2020届华中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届华中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联考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 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 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 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 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 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 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 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 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 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 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 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 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 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 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 “仁”时,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论 语・颜渊》)。所谓爱人”,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并把人作为有自身 价值的对象来对待。 《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听说马厩失火,马上急切地 探询“伤人乎?” o “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 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而“仁民”,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 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 家来说,物虽不同于人,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与 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如捕鱼、狩猎,以 及砍伐树木等,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 砍伐等活动,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 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 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 “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 体” “民胞物与”,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即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存 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 作自己的同胞,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 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 “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 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在天人关 系的演进中,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传统儒 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意识和广义 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所指向的 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