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盈蓓 《故乡的野菜》考点: (1)理解本文运用比较、烘托方法所抒发的眷念故乡的情感。 (2)分析本文运用民歌、谚语来点染、抒发情感的作用。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字星杓。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作人的文学创作 早年致力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 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 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略带幽默和轻松,对五四以来的散文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散文集: 《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苦茶随笔 》 周作人散文的特点: ( 1 )内容繁杂。 上至人生,下至苍蝇,无不入文章之中。 ( 2 )冲淡平和。 对读者保持人格与心理的平等,形成委婉、平和、温润的“谈话风”。 其散文,不只是写作,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境界,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吃茶》、《谈酒》、《乌蓬船》、《故乡的野菜》等名篇所写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平平常常的生活,然而经周作人细细品味,其中便另有一番情趣和哲理。这种将雅趣与野趣融合、提炼而成的闲适冲淡的艺术趣味,是周作人散文的个性和灵魂。 邻舍(shè) 荠菜(jì) 姊姊(zǐ) 顾禄(lù) 灶陉(xíng) 簪髻(zānjì) 簇生梢头(cù shāo) 鼠曲草(qū) 和粉(huò) 韧结结(jié) 弗出(fú) 作供(gòng) 一攒(cuán) 茧果(jiǎn) 艾饺(ài) 嫩茎(jīng) 鸡雏(chú) 间有(jiān) 治痢(lì) 俳句(pái) 乐音(yuè) 姣姣(jiāo)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由北京的现实生活情境转 入对故乡的回忆,引子是什么? 2.这篇散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作者在文中想起了哪些野菜? 1.由妻子买菜买回荠菜引入家乡吃荠菜的风俗. 2.通过对家乡野菜的描写,勾勒了一幅幅浙东古朴清纯的民俗画卷,流露出品花赏草的闲适情趣,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3.三种野菜 荠菜 黄花麦果 紫云英 课文分析 第一段: 阐明自己的故乡观。 第二--四段: 1.回忆荠菜,说浙东的荠菜和吴地有关荠菜的风雅传说。 2.回忆黄花麦果,以及相关的。 3.作者提浙东的黄花麦果时,又提起北京、东京的草饼,将现实情境与故乡的回忆交错在一起。 第五段:详细介绍故乡的另一种野菜——紫云英,引证日本的相关文献记载,结合故乡上坟民俗的描写,传递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文中那随意道来的语言风格,很自然地把人带回了故乡。平平常常的事物、平平常常的生活经周作人细细品味,其中便另有一番情趣与哲理。 周作人把妇女小儿采野菜说是一种有趣味的工作。把乡间一种枯燥无味的劳作形容得如此意兴盎然,让读者有一股亲自下田间采野菜的冲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脑海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妇孺采荠菜图来,图中呈现的是一片其乐融融,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引起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北京的荠菜 家乡吃荠菜的风俗 其他野菜 浙东民俗 热爱、深忆、钟情、引申 文章风格 冲淡平和 1.作者处处为家却又极念旧怀乡的情怀,在本文何处可见?由此可见作者的哪种文章风格? 作者由荠菜想到家乡吃荠菜的风俗,进而想到其他野菜,以及围绕它们展开的浙东民俗,作者一一道来,如数家珍,看似家常闲谈,其实却蕴含对家乡的极大热爱,没有这种热爱,不会对家乡的这种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不是这种热爱,不会对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有这般钟情和文化的引申。 这正是作者行文的风格特色:冲淡平和,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谈中表达无限的深意。 2.作者在文中,引用童谣、顾禄《清嘉录》、日本《俳句大辞典》,融合文言、白话,这样的引用好不好?为什么? 写故乡的风俗时引述的童谣,使得文章野趣十足; 引用了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顾禄的《清嘉录》,是以古证今,从历史纵向的角度把浙东的民俗推广到深厚的文化背景里去; 引用日本的《俳句大辞典》是由于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喜欢以东洋的习俗与中土的进行比照,同时体现作者渊深的常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又把浙东的民俗放置一个横向的文化比较的剖面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