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
2012年09月05日 14: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5日第352期 作者:陈业新 浏览: 198 次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
?
??? 【核心提示】当前,对儒家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作用,学界认识不一。本文分别从儒家生态意识和古代生态保护诏令的颁布、生态保护法律的颁行、生态职官的设置等方面,对此做出回答。?
儒学蕴涵着异乎寻常的生态意识,中国历史上有环境保护之实,为广大学者所认可。然而,对儒家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作用,学界认识不一。下面分别从儒家生态意识和古代生态保护诏令的颁布、生态保护法律的颁行、生态职官的设置等方面,对此做出回答。 儒家生态意识与生态保护诏令的颁布 古代帝王保护生态资源作用的诏令,多是在儒家生态保护主张的影响下颁布的。据《宋史》记载,真宗曾下诏:“火田之禁,著在《礼经》,山林之间,合顺时令。其或昆虫未蛰,草木犹蕃,辄纵燎原,则伤生类……”清初《御选古文渊鉴》在注该诏中的“火田之禁,著在《礼经》”之《礼经》时,分别引用了东汉郑玄注《周礼》“火弊”之“火弊,火止也。春田主用火,因焚莱除陈草”和《礼记》“昆虫未蛰,不以火田”,说明真宗这一保护昆虫等生物资源的诏令,就是在儒家生态意识的直接支配下做出的。另《宋史》所载高宗绍兴二十年二月颁布的“禁民春月捕鸟兽”诏令,也是受《礼记·月令》孟春“毋覆巢,毋杀”影响的产物。 《大清会典则例》载称,乾隆于七年诏云:“《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如果园圃、虞衡、薮牧之职以次修举,于民生日用,不无禆益。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至于竭泽焚林并山泽树畜一切侵盗等事,应行禁饬。”诏令反映两个问题:其一,清初因人口增长甚巨,国家人口压力较大,朝廷于是颁诏要求地方官员提高土地利用率。其二,《周礼》中的山衡等官,主要职责与作用是管理和保护山泽资源。乾隆引《周礼》虞衡之职,虽然重点在于利用自然资源,但他同时又要求各督抚大吏“应行禁饬”地方“竭泽焚林并山泽树畜一切侵盗等事”,具有保护生态资源的意义。 至于执行情况,可以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考古发现的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四时月令诏条》(以下简称《诏条》)为例来说明。《诏条》内容和《礼记·月令》所载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儒家典籍《礼记》中有关生态保护的记载,在西汉末年被汉廷作为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诏令在全国推行。且《诏条》到达西北后,被地方官员书写在交通要道——悬泉置的泥墙上加以宣传,无疑有助于《诏条》影响的扩大及其贯彻执行;同时,朝廷专派和中(仲)为使者,督察《诏条》在敦煌一带的下达、执行情况。试想,上述生态保护诏令在敦煌都能得到如此认真、严肃的对待,那么在汉廷控制力较强的内地郡县,地方官员和民众对有关生态保护诏令的态度当自不待言。 儒家生态意识与生态保护法律的颁行 传统中国虽然没有今天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法,但古代以立法的形式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生态保护法律产生、发展过程中,儒学对之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第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古代立法影响较为突出。有学者以《周易》为对象,考察了儒家“天人合一”哲学对古代法律的影响。儒家“天人合一”观具有整体、系统思维的特征,认为天、地、人合为一体,彼此相关,密不可分。受其影响,人们认为法律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一种,也不能脱离天地万物而单独从人类本身考察,法律既要调整人际关系,更要把天地万物一并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处理好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在利用天地万物方面,人类要“节以制度”,合理保护自然资源。 第二,儒家生态保护主张被直接写入有关生态保护法律中,成为法律条文的一部分。其中最典型者,就是把《礼记》中的“时禁”等内容,形成律典文字。如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和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就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仲夏“令民毋烧灰”的内容;唐、明时期,不仅把儒家有关生态保护的主张写进律典,而且还进一步细化。如《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长孙无忌等疏:“‘失火’,谓失火有所烧,及不依令文节制而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注云‘非时,谓二月一日以后、十月三十日以前。若乡土异宜者,依乡法’,谓北地霜早,南土晚寒……各须收获总了,放火时节不可一准令文,故云各‘依乡法’。”据此而知,其中“非时烧田野”就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同时,律条中还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规范与实践案例分析.docx VIP
-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BP85956D_CN_DS_Rev.0.91 规格书晶丰明源家电电源.pdf VIP
-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化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常用北曲新谱_郑骞.doc VIP
- 1小纸条 高考成语三千 日积月累记练(测试版)001-025 (1).docx
- 《法理学》课件(第五章:法律关系).ppt VIP
- 2025年自习室市场用户付费意愿与自习室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分析.docx
- 生物安全法的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全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4教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