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 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强大 比 策略 比不上 先前诸侯 差异,变化—截然不同 【译文】被征发戍边的军队,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可是,成功与失败的结局截然不同,功勋业绩也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跟陈涉的戍边队伍比长短、比大小,比权势比力量,那就不能相提并论的了。 崤山以东 量 比 衡量 相提并论 假如 对比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 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凭借 形容小小的 发展到 万辆兵车 统治 朝,动词使动,使…朝拜 同等的国家—诸侯各国 “有”通“又” 【译文】:然而秦国凭借狭小的地盘,发展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统治八州,使本来跟自己地位相同的各国诸候都来朝拜,这样的局势已有一百多年了; 有一百多年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 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介词,把 使毁灭 介词,被 仁政 【译文】:从此以后把天下作为一家私产,把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而陈涉一个人发动起义,就使整个秦国灭亡,连秦王本人都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施行仁政,导致了进攻与防守的形势截然不同。 形势 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秦 的 变 化 陈 涉 成败 异变 功业 相反 国力,天下非小弱 地利,崤函自若也 地位非尊(九国之君) 武器非銛(钩戟长铩) 兵力非抗(九国之师) 战术非及(九国之士)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概括第五段主要内容 一、兴亡过程 (1-4) 二、分析原因(5) 兴 亡 崛起(1) 发展(2) 强盛(3) (4) 陈涉起义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仁义不失而攻 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全文写作思路: ①秦创业(雄心勃勃) ②秦日盛(所向披靡) ③秦统一(势如破竹) ④秦灭亡(一败涂地) ⑤秦教训(仁政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叙事) (议论) 论点 论 据 1.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2.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 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4.陈涉与始皇的对比; 5.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 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 排比句和骈偶句的作用:? 排比句: 1、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三个相同的并列结构的句式排比,显示上述四君子的谋略才干 。 四个相同的主谓结构的句式排比,显示“天下之士”合纵缔交,戮力攻秦的人才之多,力量之强。衬托出秦国所向披靡的力量。 四个相同的承接结构的句式排比,渲染出秦国强盛之极,暴虐之极,暗示秦离灭亡 之日不远。 排比句和骈偶句的作用:? 骈偶句: 1、席卷天下,包举守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气势充沛地表现出强大的秦国无可阻挡之势。 突出地表现出了秦的虎狼之心。 《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总 结 * 过秦论 贾 谊 制作人:保山十中 杨朝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政论家、文学家。 西汉初年,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相争5 0 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大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机会,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所以此文明为“过秦论”,实为“汉诫论”。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需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贾谊》 崤函( ) 膏腴( ) 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