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原理第14讲 审美范畴与风格 * * 什么是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aesthetic category),也译作美学范畴。所谓范畴,指的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化合、分解等,是化学的范畴;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美(或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是美学范畴。 * 审美范畴的几种研究思路 1、审美范畴作为美的本质的不同表现形态。 2、审美范畴作为文化大风格。比如:希腊的文化大风格形成了“美”(beauty)这个范畴;希伯莱的文化大风格形成了“崇高”(sublime)这个范畴;儒家的文化大风格形成了“中和”或“沉郁”(忧)这个范畴;道家的文化风格形成了“玄妙”或“飘逸”(游)这个范畴。 3、审美范畴即情感范畴(M. Dufrenne)。 * 杜夫海纳关于审美范畴的构想1 审美范畴是先验情感范畴。 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它的情感基调,必须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才能理解艺术作品。 作品的情感基调与作者的情感气质类似,因此我们可以用“欢快”来说莫扎特的音乐和莫扎特本人。这就表明,在莫扎特和莫扎特的音乐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是情感性的,而且是先验的。这种先验的情感范畴决定了莫扎特成为莫扎特,决定了莫扎特的音乐成为莫扎特的音乐。同时,我们只有通过这种情感范畴比如说“欢快”才能进入莫扎特及其音乐的审美世界。 * 杜夫海纳关于审美范畴的构想2 如果我们能够将所有的情感范畴列举出来,就能够预先知道所有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审美世界的情感基调,就能够指导艺术家怎样去创作,指导欣赏者怎样去欣赏。这就是所谓的纯粹美学的构想。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拉辛的悲、贝多芬的哀婉或巴赫的开朗,那是因为在任何感觉之前,我们对悲、哀婉、或开朗已有所认识,也就是说,对今后我们应该称作情感范畴的东西有所认识 。这种认识通常是由美学提供的。 情感范畴表示向一个世界自我开放的某种方式,即某种“感”:我们有一种悲感或滑稽感,就象有鼻感或手感一样。 * 中西不同的24范畴 杜夫海纳列举了24个审美范畴: 美、尊贵、夸张、盛大、崇高、抒情、哀婉、英勇、悲、壮烈、动人、惊人、滑稽、讽刺、嘲弄、讥笑、喜、诙谐、离奇、秀丽、漂亮、优雅、诗意、哀伤 传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也列举了24种美学范畴: 雄浑、冲淡、纤秾、沈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明·徐上瀛《溪山琴况》: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清·黄钺《二十四画品》: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明净、健拔、简洁、精谨、俊爽、空灵、韶秀。 清·楊景曾《二十四书品》:神韵、古雅、潇洒、雄肆、名贵、摆脱、遒炼、峭拔、精严、松秀、浑含、澹逸、工细、变化、流利、顿挫、飞舞、超迈、瘦硬、圆厚、奇险、停匀、宽博、妩媚。 * * 杜夫海纳构想小结 1、审美经验中的主客体交融合一的现象是先验地设定了的,人和世界在根本上具有一个相同的先验,也就是说,主客体的合一先于主客体的二分。2、这个相同的先验是情感先验,由此决定人与世界是在一种感觉中、在一种情感状态中交融合一的。3、情感先验和由此而引起的感觉揭示了自我深处最隐秘的东西。也就是说,在由情感先验设定的审美经验中,人和世界都是其本真的显现。 * 4、我们对情感先验和情感范畴只有一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前理解,而不能有一种象自然科学一样的精确的知识,情感范畴只有在人类的审美经验史中、在人性史中不断显现,而不能在我们的思考中全部显现,由此情感范畴只能是审美经验的体验对象(如果可以说它们是对象的话),而不能成为美学思想的思考对象,纯粹美学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5、同过去美学体系中美学范畴的有限性不同,情感范畴是无限的,这就为审美风格的多元化找到了理论基础。任何一种情感范畴,只要它能够显示自我和世界的深层结构,我们就都可以称之为美的。与此相应,美就不是具有某种特定风格的事物,审美就不是对具有某种特定风格的东西的认识,美和审美其实指的是一个东西,即自我和事物在某种情感状态中的本真的交融合一。 * 对美学范畴的说明:以崇高为例 18世纪开始崇高成为普遍的欣赏对象(自然的崇高)。随着自我的发展壮大,人们的欣赏范围在逐渐扩大:不仅欣赏那些完全受理性控制的精致的模仿品,而且欣赏令人震惊的、粗野的自然物。人们发现在克服那些粗野的事物引起的痛感之后,能够获得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强烈的快感,这种更深层次的快感往往与人对自身的深入认识密切相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