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豫园景区
一、概况
豫园游览区位于上海黄浦区(原老城厢境内)。主要景点有豫园、豫园旅游商城、城隍 庙和上海老街。周边景点主要有沉香阁、文庙、小桃园清真寺、白云观、大境阁和慈修庵 等。
豫园游览区的肇始要上溯到元代建霍光行祠,到明代洪武六年(1373 年),明太祖朱 元璋封秦裕伯为上海城隍,在霍光行祠“办公”,上海始有城隍庙。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至万历十五年(1587 年),潘允端耗时 28 年建成豫园。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上海士绅集资重建豫园并交付城隍庙管理,豫园游览区一时成为沪上胜景。鸦片战争后, 城隍庙附近(豫园游览区)几度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政府 出巨资大力修复豫园游览区,豫园、城隍庙、豫园旅游商城和上海老街等旧貌换新颜。
豫园游览区在上海久负盛名,(与外滩景区、人民广场景区等相比,)它集园林、宗教、 建筑、商业、美食、民俗诸文化于一地,(集吃、玩、买、住功能之大成,)是古今传承、 中外融合最为生动、最为精彩、最具海派文化魅力的游览区。
就以下六种文化择其一二说明之: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美食 文化和民俗文化。一是园林文化。上海老城厢自明嘉靖年间以来,社会安定,达观显贵们 喜山水园林,“园林情结”蔚然成风,于是有了豫园等 20 余处园林。二是宗教文化。豫园 游览区及其近旁寺庙观堂十分集中,形成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诸教会聚一处的“奇观”,形成罕见的宗教文化现象。如:儒、道、佛文化的豫园、道教的 城隍庙等。三是建筑文化。上海建城已有七百余年了,可以说老城厢豫园游览区是一处明、 清、民国时期的住宅建筑的博物馆。老城厢内明代潘允端的世春堂、徐光启的九间阁等都 是古宅中的珍宝。四是商业文化。豫园游览区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商品有“小、土、 特、多”的特点,堪称小商品王国。五是美食文化。豫园游览区既有代表上海本帮风味的 老饭店,又有会聚各地风味的和丰楼,更有驰名中外的名特小吃,是著名的“小吃王国”。 最后那就是民俗文化了。豫园的人口密度曾高达 1 平方千米 7 万余人。这里的石库门住宅、 百年老店、正月的元宵灯会、老城隍庙庙会等都洋溢着浓郁的沪上的民俗风情,各位在这 里可以寻觅到老上海的“感觉”。
二、景点
1、豫园
豫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 4A 旅游区。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园林 题额“豫园”两字,此是明代王樨(音稚)登题。豫,“平安、康泰”之意,取名“豫园”, 有“愉悦老亲”的意思。
是明代上海人潘允端为了让父亲潘恩(曾任浙江左参政-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安享晚年,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施工的,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建造,28 年 (1587 年,潘恩卒于 1582 年)逐成胜区。当时占地 70 余亩,时人称誉“为东南名园之冠”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 2 亩余建造庙 园,又称“东园”即今内园。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 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因已有“东园”,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西园”。400 余年的沧桑风雨,至 20 世纪初,豫园破败不堪。1956 年,人民政府大规模修缮, 1986 年和 2000 年两次重点整修。现占地 30 余亩。
大假山景区主要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楼、大假山、游廊、萃秀堂等景观。
2、三穗堂 单檐歇山式建筑,堂高 9 米。是豫园最高敞的厅堂。
原名“乐寿堂”为(“智者乐,仁者寿”之意,点明豫园园名寓意)。
清代,这里是官府举行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文人绅士聚会之所。晚清“三 穗堂”成为豆米业工会统一重量的地方。
屋顶有“张飞义释严颜”的泥塑。
堂内中堂张挂着潘允端撰文的《豫园记》。
梁上高悬“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贴金匾额。
“三穗堂”匾之“三穗”(典故一),典出《后汉书·蔡茂传》中“梁上三穗”的故事。蔡 茂生逢西汉和东汉交替之际。他未发迹时,一天梦见自己坐在大殿的梁上,看到一禾有三 穗,便伸手去拿,拿到了中间的穗,梦就醒了。第二天,郭贺给他解梦:大殿是朝廷的象 征,“梁”是栋梁之材意。古代官员以粮食为单位计俸禄,“禾”即寓意俸禄,取得“中穗” 隐指“中台”之位。不久,蔡茂果然就任中台官职。典故表达了园林主人也希望像故事的 主人公一样升官发财。
“灵台经始”匾,典出《诗经·大雅·灵台》,灵台是人造景观,表示主人建造豫园,乃是 上承古圣之举。始经是说灵台是最早的人造景观。
“城市山林”匾,表示园主建园追求“身居闹市(不出城廓)而有山林野趣”。
堂外回廊四周,有 8 幅精美的泥塑漏窗(漏景),其中东北角的一幅中间是松鹤图案,(意 松鹤延年),四边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