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之一
修辞手法(主要有18种)
1.比喻
例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淀:即蓝靛,蓝色染料。)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作用和效果: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注意:比拟与比喻截然不同,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重在“拟”,而比喻重在“喻”。
2.拟人
例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戎昱《移家别湖上亭》)“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作用和效果:把物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夸张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作用和效果: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听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4.对偶(对仗)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作用和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设问
例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煜《虞美人》)
作用和效果: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6.反问
例句:“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就在末两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项羽失败之必然。
作用和效果: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鸣的作用。
7.反复
例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写出了少女们的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的天然情态。
作用和效果: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反复可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8.对比
例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的《越中览古》)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曰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曰的繁盛和今曰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作用和效果: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9.排比
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用纯名词性的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作用和效果: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构成,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条理清晰,阐发透彻;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10.起兴
例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诗写得十分舒展、热情,给人一种强烈的生活气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