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三个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二、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的弊端: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三、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原始至商周:石、木、骨;
春秋战国:铁农具;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战国中后期: 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中期:牛耕广泛推广;
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定型。
四、农业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人力)
唐代筒车(水力)
五、水利设施: 春秋战国时期芍陂、李冰父子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漕渠、
白渠;西域的坎儿井。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 —井田制(土地国有) ;
战国以来 —土地私有制。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是中国征收农业税的开始,实际上 客观承认 了土
地的私有。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 法律上承认 了土地私有。
井田制被取代根本原因: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
封建社会,土地分为 国有土地和 私有 土地,其中私有土地占主体。
二、土地私有制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主要);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的 根本原因是土地的私有。 为了抑制兼并,北魏开始采取 均田、限田
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因仍是 土地是私有的。 );明代的鱼鳞图册也是抑
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三、租佃关系: 战国产生;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
第三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区域的多样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人口的三次南迁: 两晋之际、安史之乱之后、两宋之际
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稳定的环境、南方
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南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
1、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青铜时代。
2、春秋时期冶炼生铁、钢;
3、燃料:汉代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冶铁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
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
二、纺织业:
丝织业: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汉代获得了“丝国”称号;唐代 缂丝 技术;
棉纺织业: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黄道婆;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松江 ;明后期, 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陶瓷业:
制陶业: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成就;
制瓷业: 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唐三彩(陶器) ;宋代—瓷都;元代—彩瓷、青花瓷;
明—五彩瓷、斗彩;清—粉彩、珐琅彩。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 3 种):
1、家庭手工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
落后、生产分散) 、
2、官营手工业 (西周开始,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从 征役制 到雇募制 ,
强制服役,工匠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