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诗中运用陈登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以陈登自比(2分),说自己再也没有年轻时的志向和豪情,再也不愿听到功名利禄的话语(或“对事业功名已不再感兴趣”)(2分);这是反用典故(“说反话”或“反语”),表达了词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不平和壮志难酬的沉郁悲愤之情(2分)。 (1.点明陈登与诗人的关系2分;2.结合诗句对诗人进行解读2分;3.揭示出诗人的思想情感2分) 示例1: ① 以陈登自比(2分),表明自己的品格高洁,鄙弃求田问舍的行为,抒发诗人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致。②借用典故,表明自己不沾功名的志趣,愿与黄鸡白酒相伴,自己打渔砍柴,换来清净的生活。(2分) (情感内容错误扣除2分) 示例2: ①反用典故,将陈登与自己作比(2分),说明诗人投身官场的豪气已经蹉跎,而如今周身清净,不理功名。(2分)衬托出自己沉醉于阳羡美景,黄鸡白酒,渔樵村社的悠闲自得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感慨(1分)。 (情感内容只对一种,只能给1分) 示例3 ①引用陈登的典故,与诗人自己作对比,陈登鄙弃归隐,但作者仕途波折,渴望归隐,落得清净。②突出作者厌弃官场,不想与俗世同流合污,保持节操的品格。③对比写出自己想要归隐,以求清净自然。(0分) (方式错了,解读诗句也有误,情感归纳也错了。) 示例4 ①写陈登鄙弃许汜求田问舍的行为得到刘备的激赏,衬托自己不甘隐居山林,渴望积极入仕,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②表达诗人怀才不遇,难遇明主,得不到皇帝赏识的愤懑之情。(1分) (情感内容得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鄂州南楼①【宋】范成大②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③便淹留。 【注】①鄂州南楼:在今武汉市武昌黄鹤山上。②范成大: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静江、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③武昌鱼好:化用三国时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1)请对诗歌的颔联进行赏析。(4分) ?(2)诗歌的尾联“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所用的典故,在必修四教材辛弃疾的词《???????》中也出现过:“????????”试分析本诗尾联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4分)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鄂州南楼①【宋】范成大②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③便淹留。(2)诗歌的尾联“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所用的典故,在必修四教材辛弃疾的词《???????》中也出现过:“????????”试分析本诗尾联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4分) (2)答案: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分,答登建康赏心亭也可),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1分)②诗人认为自己本是在家乡隐居的人,如今却留恋官场没有回家,确实可笑,表达了自己厌恶官场、归隐故里的情怀。(2分) 高考真题 任公子钓大鱼 齐人有一妻一妾者 楚狂人接舆 莼鲈之思(思乡之情,或表示归隐之志) 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的引用,借此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 我叫用典,你知道么? ?? 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的妙处 ?? 1.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 才能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 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分析典故的方法 用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使用历史故事 2、化用前人语句例: 3、引用神话故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借用历史故事 化用前人诗句 借用神话传说 从典故内容上分: 经梧州 宋之问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