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及TIA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药物治疗 ⑴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⑵抗凝药:适应症①怀疑心源性栓子引起②既往大血管狭窄,症状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超过平均时间(颈内12分,椎基底8分)。慢性房颤考虑使用华法令 ⑶近期频繁发作的TIA可用尿激酶50-100万u+NS100ml,ivgtt1/日连用2-3日。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选用降纤药 ⑷血管扩张药、扩容药(掌握适应症) ⑸脑保护治疗:缺血再灌注使钙离子大量内流引起细胞内钙超载,加重脑组织损伤,可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西比灵等 3.手术治疗 血管造影中重度狭窄 * 预防:病因治疗,戒烟,适量饮酒适当运动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50-150mg 预后: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者1/3发展为脑梗死 1/3继续发作 1/3自行缓解 * 三、脑梗死 *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占全部卒中的70%,血流减少80%会发生脑缺血。其中心源性梗死占20%-30%,动脉硬化性梗死占14%-40%,腔隙性梗死占15%-30%,其他为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他原因。 * 病理生理 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椎-基底动脉系统约1/5 病理分期:①超早期(1-6小时)②急性期(6-24小时)③坏死期(4-48小时)④软化期(3日-3周)⑤恢复期(3-4周后)此期持续数月至数年。 阻断血流30秒脑代谢即发生改变,1分钟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缺血超过5分钟可发生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再灌注时间窗为6小时。超过此时间窗脑损伤加剧,产生再灌注损伤。抢救缺血半暗带的关键是超早期溶栓治疗,减轻再灌注损伤核心是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需阻断剂纳络酮、钙通道阻断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和镁离子等) * 诊断 1.明确是否脑梗死 突然出现的脑局灶症状和体征,急查头CT或MRI 2.鉴别诊断 脑肿瘤、晕厥、癫痫、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3.寻找危险因素 问病史、生化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等。 * 临床类型 1.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为: ①完全性卒中 进展迅速,数小时内(﹤6小时)达高峰 ②进展性卒中 渐进性加重,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③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可在3周内恢复。 * 2.依据临床表现特别是影像学检查分为: ①大面积脑梗死 ②分水岭脑梗死 多因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 ③出血性脑梗死 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后 ④多发性脑梗死 * 3.根据病因诊断分类 (1) 脑血栓形成 (2)腔隙性脑梗死 (3)分水岭梗死 (4)脑栓塞 * (1) 脑血栓形成 病因病机: 1.动脉粥样硬化是基本病因,常伴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常见于管径﹥500μm的大动脉,分叉处多见。此外也包括动脉炎及药源性(如可卡因、安非他明)所致,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者少见;脑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外夹层动脉瘤等罕见。 2.其他可能病因包括脑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子等。 * 占缺血性梗死的60% 特点: 1.发病年龄多较高 2.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 3.发病前可有TIA 4.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 5.症状多在几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 6.多数病人意识清楚,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7.脑脊液多正常,CT检查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 * (2)腔隙性脑梗死 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许多病变位于相对静区,临床上不能确认。直径多为3-4mm,小者0.2mm,大者15-20mm。 病因包括继发于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和淀粉样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微动脉硬化、脂质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大多数与高血压有关。 * 诊断: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 临床症状较轻,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