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闻诊 【目的要求】 1.掌握闻诊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2.了解听声音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3.了解嗅病气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闻诊是医生利用听觉和嗅觉来诊察了解病人病况的诊断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一、听声音 “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言为心声”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一)正常的声音 发音自然,音调和谐,言语清楚,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 由于人的个体脏腑、形质、禀赋有所差异,故正常的声音也有高低、清浊的不同。如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则声尖清脆,老人则声浑厚低沉。声音随情志变化,也属正常范围。 (二)病变的声音 1、发声 凡患者发音高亢,声音连续,前轻后重的多属实证热证;发声低微,声音断续,前重后轻的多属虚证寒证。 声嘶(音哑) (1)嘶哑 失音(喑) 新病多属实证,“金实不鸣”。 久病多属虚证,“金破不鸣”。 妊娠末期出现声音嘶哑,称为“子喑”,分娩后自愈。 (2)鼾声 熟睡时的鼻息声,称鼾声,并非全是病态。 若鼾声过大过长,则是息道不畅,肺气失宣,多因睡态不当或鼻道有疾所致。 若昏睡不醒,鼾声不绝者,多因神识昏迷,气道不利,气冲息道所致,常见于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3)呻吟 身有痛楚不适时,口中发出的 “哼哼”声,称呻吟。呻吟声高音厉,必痛甚病急,多实证;呻吟声低音弱,多痛微病缓,多虚证,或病危欲脱。 (4)惊呼 病在骨节、脏腑,气机闭阻。 小儿多是惊风。 (5)喷嚏 正常——异物、异味刺激 新病——新感风寒“风寒随喷嚏而散,难 以入伤于经”。 肺气不足,肺气不利 久病 久病阳虚,阳气来复 2、语言 语言反映心神的变化 虚证、寒证——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 实证、热证——烦躁多言、语声高亢有力 语言謇涩 谵语 病态语言 郑声 独语 错语 狂言 (1)语言謇涩 多为中风先兆,常伴舌体强硬;若见于中风后遗症,是风痰阻络,舌体筋脉失于濡养,致舌失柔软和灵动。若见于热病后期,是真阴灼伤,舌体失养所致。 (2)谵语 温病热入心包 热扰心神 阳明腑实 “实则谵语” (3)郑声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脱之证。 “虚则郑声” (4)独语 在急性热病中见此,多为邪陷心包; 在情志病中见此,是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 见于老年人或久病者,为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思维迟钝所致。 (5)错语 虚证——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6)狂言 多见于痰火犯扰心神的狂证。 3、呼吸 新生儿 40次/分 满月——1岁 30次/分 1——3岁 25次/分 成人 16—20次/分 病态呼吸 喘 哮 上气 短气 少气(气微) (1)喘 实证——发作急骤,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 仰首目突,形体壮实,脉实有力。 肺有实热,或痰饮内停 虚证——发病徐缓,喘声低微,吸少呼多,息短不续, 动则喘甚,但以引长一息为快, 形体虚弱,脉虚无力,。 肺、肾虚损,气失摄纳 (2)哮 外邪 宿痰(主因) 久居湿地 (诱因) 过食酸咸生冷 (3)上气 肺气不宣,上逆喉间,气道窒塞, 呼吸急促,呼多吸少,兼咳嗽 痰饮内停胸膈; 阴虚火旺,火逆上气; 外邪束于皮毛,肺气壅塞,水津不布。 (4)短气 虚证——肺气不足 实证——饮停胸中 (5)少气(气微) 诸虚不足 少气与短气 少气:呼吸比较自然,静而不声,气少不 足以息,声低不足以听——虚证 短气:呼吸粗而勉强,气若有所窒,以呼吸急而短促,不相接续为特点——虚证、实证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