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讲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在理论、诊断、治疗及研究方 面都取得啦长足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 将其发展历程做 一简述。 一.发展历程 1.1840 年(鸦片战争)前  这是在中医发展史上最迅速的时期,由于中医在治疗及预防 疾病中处于统治地位,中医骨科得以迅速发展,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萌芽,到隋唐宋 元时期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的兴盛,中医骨科的基础理论、诊疗技术及研究得以不断完 善。 1.1 基础理论方面  早在殷商时期(公元前 16 世纪),甲骨文即有骨折的描述[5],春秋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代表性著作《内经》,详细记载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等基 础理论,其阐发的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气伤痛、行伤肿等学说,奠定啦中医骨伤 科的理论基础,随后的《神农本草经》,载骨伤科药物近 100 种,奠定啦骨科用药基础, 《伤寒杂病论》创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为骨伤科内用药用药原则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隋唐时期,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列有“金疮伤筋断骨侯”“ 金疮筋急相 引痛”等专门症候[1],进一步深化啦骨科筋伤的理论,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翼方》 对骨伤科内用药有啦新的发展,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其从病因、病理上对骨科疾病进行阐述,进一步深化 了骨科理论, 宋金元时代,出现了学术上争鸣局面,张元素《医学启源》总结了治疗骨伤 的引经药;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采用攻下逐瘀法治伤;李杲《医学发明》创制疏肝活 血逐瘀的方药——复元活血汤;张洁古《活法机要》提出骨伤的三焦辨证方法;朱震亨提 倡养阴疗法 ,对骨伤科的继承、发展产生啦深远影响,其后, 朱楠《普济方》辑录大量 骨伤科方药 , 李时珍《 本 草 纲 目 》载药 1892 味,其中骨伤药物 170 余种 ,进一步深 化啦骨伤科内外用药基础, 薛己《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 创 “气血学说” ,使骨伤 科辨证理论有啦新的突破,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清朝以前的正 骨经验,提出正骨八法 ,其理论基础影响至今。 1.2 诊疗技术及研究方面  远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伤外科名医俞跗,擅长外科治疗伤科疾 病,公元前 476 年,据《韩非子·安危》记载:扁鹊治病“以刀刺骨”, 公元前 475 年一公元 220 年,战国秦汉时代之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当时诊治剖伤、骨折的 丰富经验,包括手术、方药等,记载用布带包扎固定外伤,可以说,这是最早应用的外固 定疗法,其中应用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伤外科的最早记载。 《内经》 为中医骨伤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其《灵枢·痈疽》有论及运用截趾术治疗“脱痈病 ” ,《金贵要略》记载导引吐纳膏摩等方法治疗,为伤科功能锻炼奠定啦基础,著名外伤科 医生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进行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遥遥领先 。公元四 世纪,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并在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 颌关节脱臼口腔内复位法 ,及最早的中医导尿术“口吹一液体倒灌式”。公元739年, 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写道:“赤铜屑主折伤,能焊人骨,及六畜有损者,细研酒服, 直入骨损处,六畜死后,取骨视之,尤有铜屑,可验 ” ,这是较早记载中医骨科实验研究 的文献[5],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提出清创疗法四要 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在治疗开放性骨折、清除异物、 结扎血管止血、分层缝合等方面的论述,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9] 。唐·蔺道人《仙授理 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 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以及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分 前后脱臼两型,采用手牵足蹬法整复髋关节后脱位。宋代 ·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介 绍用柳木夹板固定骨折;张杲《医说》,介绍了脚踏转轴及竹管的搓滚舒筋练功疗法; 《夷坚志》记载了邢氏同种异体骨移植颌骨成功病例。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首创过伸 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创制手术缝合“曲针”。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 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创制麻醉药“草乌散”。 明代《金疮秘传 禁方》记载用骨擦音诊查骨折的方法;;钱秀昌《伤科补要》较详细地论述骨折、脱位的 诊治方法;王清任《 医 林 改 错 》尤善活血化瘀治伤,某些方剂至今仍广为采用。 2.1840 年 — 1949 年  这是中医发展近乎停滞甚至频临灭亡的一百余年, 鸦片战争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 及国人盲目向西方学习,中医 骨伤科 受到歧视

文档评论(0)

damoyi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