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22詹天佑北京课改版.docxVIP

六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22詹天佑北京课改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2 2页,总 =sectionpages 2 2页 2014年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2 詹天佑 同步试题 1.读课文,解释词语。 要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藐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叫“________________”。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要挟(yào) 测绘(cè) 开凿(záo) 赞叹不已(yǐ) B.塑像(sù) 藐视(miǎo) 阻挠(náo) 狂风怒号(háo) C.勉强(qiáng) 干线(gān) 要道(yào) 詹天佑(zhān) D.嘲笑(cháo) 塞外(sài) 沙漠(mè) 悬崖峭壁(xuán) 4.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造句。 狂风( )号 悬( )( )壁 高山( )( ) 黄沙( )天 ( )山( )岭 同( )同( ) 5.句子训练。 (1)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六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1)认真读懂这段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因为居庸关___________,所以詹天佑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②因为八达岭____________,所以詹天佑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两种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不同设计的,它们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 (2)摘录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的理解,用线连接下列内容。 “人”字形线路 两端凿进法 居庸关隧道 两个火车头 八达岭隧道 中部凿井法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1936年,他成为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在美国,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儿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又强烈地躁动起来:早日回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有人劝他说:“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研,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时,他已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动摇过。经过五年漫长的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1)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待遇 (

文档评论(0)

高江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