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0届九年级中考人教部编版语文复习课件:第1篇 第1部分 七年级上(共60张PPT).ppt免费

2020届九年级中考人教部编版语文复习课件:第1篇 第1部分 七年级上(共60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 页 【针对训练】 1.下列对《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中的“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了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开元盛世的繁华。 B.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既点明了相逢的季节,又暗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与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C 第 * 页 2.清朝蘅塘退士评说此诗:“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达出上述意思的。 对比手法。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宅第和漂泊流落的江南。时间对比:开元年间与唐末。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受人赏识的青年诗人,现在是流落江南的艺人和诗人。盛衰对比:过去是繁盛的开元盛世,现在是衰败凋敝的国运现实。 第 * 页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歌主题】 这首诗表现的不是单纯的惜花、思乡之情,其中渗透着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从表面看来,诗句平直朴素,实际却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第 * 页 【佳句赏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既然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自然地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是反用其意,意谓自己虽然也想勉强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一句,实际上是写军旅生活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修辞手法) 第 * 页 【常考名句】 1.(2019·四川攀枝花中考,1分)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2.诗中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既表达了节日惜花、思乡之情,也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欲登高去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第 * 页 【针对训练】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惜花、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表现手法:①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②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和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重阳节  登高  故园菊  第 * 页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歌主题】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第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笛悲声;第四句写感受,笛声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 第 * 页 【佳句赏析】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从而生发出思乡之情。(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第 * 页 【常考名句】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3.诗中用拟想的镜头抒写心中所感,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图的独特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  一夜征

文档评论(0)

晨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13013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