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文课件-医案六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案六则 ——选讲三、四、五 关于医案 医案是对疾病诊疗过程的记录,反映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 “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医,直不啻聚古今之良医,而相与晤对一堂,从上下其议论,何快如之。” ——张山雷《古今医案平议》 医案的发展史 1、先秦到隋唐,医案著作萌芽期。医案主要散见于各类医籍及文史著作中: 先秦各种著作中关于医事活动的记载;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及仓公治病的记载; 《千金要方》、《外台秘要》 2、宋代到金元,医案著作发展期。出现了专著医案,医籍附案也逐渐增多。 宋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现存第一部医案专著。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医籍附案的先行者,载有儿科医案23则) 金元如张子和《儒门事亲》、李东垣《脾胃论》等书,叙案周详。 3、明代,医案著作成熟期。 个人医案专著有30多部; 出现了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名医类案》(江瓘编,收集历代医家医案及经史百家中所载医案3000例,以病症分为205门) 4、清代,医案著作繁荣期。 医案专著达200多种,包括个人医案、医案类书、医案丛书、专科医案、专题医案、医案评注等。 《续名医类案》(魏之琇编,收集医案5000余例,分为345门) 《古今医案按》(俞震编,选辑历代名医60余家的1000多则医案,以病证分类,类下以年代先后编次。案后选加按语530余条。) 第三则 选自《古今医案按·痢》 俞震《古今医案按》成书于公元1778年,选案谨严有当,按语注重论析。 本文是患者叶仪自述,记述朱丹溪针对其病由,一反常规,“先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 ,治愈其痢疾之事。 滞下:痢疾古名 《内经》 ——“肠澼” 《伤寒论》《金匮要略》 ——“赤白痢”“休息痢” 等 《备急千金要方》 ——“滞下” 宋代《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名: “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 阙:通“缺”,动→使动 ,使……缺 听:任 下:名→动,泻下 客:名→动,客居 友生:生,助词,无义。 《诗经·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生;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经·棠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日:名→状语 饮:动→使动 譁—哗 浃:1、通 / 透 “汗流浃背” 2、周匝(一循环)遍、满。 流:变化,犹指向坏处发展 去其旧而新是图:去旧而图新 一旦:即时。 《战国策·燕策一》: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敛衽:整饬衣襟,表示恭敬。 敛衽:下跪前的整衣动作。 《战国策·楚策一》:“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 袵,同“衽” 案后按语 震按:此与许学士治伤寒太阳病因尺脉不应用黄芪建中同法.彼先补而后散.此先补而后攻.但二公把握得定.故嫌疑不避.设麻黄承气之用于后者不能愈病.则人之归咎难辞.而医之用药无路矣. 第四则:选自赵献可《医贯·痢疾论》 明·赵献可所著《医贯》是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全书6卷。强调 “肾间命门说”,认为养生与治病,如能充分理解此说,对于有关医学问题也就豁然贯通了。故书名为《医贯》。 本案作者:徐阳泰 豐:肥胖 [辨] 豐:物品丰多。 丰:草木茂盛。 《医贯》卷六“痢疾论”对当时治痢疾方法的批评 逍遙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局方》)。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加丹皮、栀子,称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方),加地黄,称黑逍遥散(徐灵胎《医略六书·女科指要》方) 赵献可高明医术表现在哪里? “世人一见滞下,不分寒热阴阳虚实,便以大黄汤荡涤之。” 赵献可认为: 治痢疾“不可偏执用寒之说。倘有遇血痢者,不可偏见以为热也。” 痢疾,应辨别热痢、寒痢,再处药。 血痢,有可能是“血为寒所凝,浸入大肠间而便下,得温乃行。所以用热药其血自止。” (《医贯》卷六) 第五则 选自《续名医类案·吐血》 沈明生 沈明生,名时誉,明末清初医家。华亭人(今上海松江)。著有《医衡》、《医衡论病》。 归脾汤 【黄耆】药草名。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黄色。根甚长,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耆》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噬臍无及:喻后悔难追 《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