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高效课堂——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docx

【解码高效课堂——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解码高效课堂——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 班级就是“微社会”、“微国家”。 “文化就是一种有明确指向且能量巨大的场”,凡是进入其中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其所“化”。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并成为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内表现为班级精神,对外表现为班级形象,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班级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 如何在班级里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创造性地落到实处?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为您呈现。 如何重建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呈现的空间主要是教室。重建班级物质文化就意味着重建教室,即建设新教室。新教室面积要大,功能区划分要体现多样性。新教室包括6大要素:第一,教室面积应足够大,这样才能有学习区、体验区、展示区和阅读区等。第二,展示载体要多,包括多黑板、多粘贴板、多投影等。第三,至少要能够对光线、温度、噪音实现人工干预和控制。控制光线是热载体——大量自发光载体进入教室的要求。传统教学的载体是黑板这种冷载体,需要外来光源照射才能看清,而热载体的出现,需要外部环境变暗才能看清。控温是满足教室学习环境舒适度的需要,减噪也是随着社会进步,学生对学习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必然之举。第四,全面网络化。网络不仅让课堂与社会建立了热线联系,而且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让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也学会了现代社会的学习方式。新教室一定要实现多台终端进教室,至少满足每小组有一台。第五,水源和大型操作台。新教室,应能满足学生体验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需要,水源和操作台必不可少。第六,拥有图书、图书架及师生作品展示台。 重建教室既要注意色彩多样化,又要生活化。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教室的颜色不再是耀眼的白色,而是柔和的麦芽黄,以麦芽黄或象牙黄为主色调,有助于儿童稳定情绪。需要说明的是,过多的色彩和低劣的图片,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干扰孩子专注力的形成。 生活化主要指教室的布置要一切以孩子为主,他们的作品、图片、种植物及其他工具应该是室内陈设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室后面的黑板和周围的墙壁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园地,“小巧手”展示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我是小画家”展示孩子们的绘画才能,“迷人的风采”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活动、生活照,“我字我秀”展示孩子们的各科作业……在教室窗台上可以摆放孩子们自己种植的小植物,每种植物的旁边标注植物的介绍和种植者的姓名。 与西下池小学相似,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的每个班级都有师生共同设计的班牌、绿色公约、成长目标、全家福、每周乐学善学榜、月星少年榜等。教室前后的文化墙上,有小组成长阶梯、小组文化展示区、学生作品展示区、班级特色展示区及涂鸦区等板块。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室内外寻觅到进步与成长的足迹。 该校引领学生自主成立“绿色环境儿童科学院”,下设气象365观测站、地球小拍客、动物保护团等。“科学院”招募小小气象观测员,坚持365天的气候观测,定期组织环境考察、环保知识讲座、环保文艺宣传、“问诊地球”主题班会等活动,并将活动成果用手抄报的形式在班级走廊墙上展示,供所有学生学习交流。 如何重建班级制度文化 重建班级制度文化的根本在于班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在这个方面,河南省宜阳县双语实验学校和河北省清河县挥公实验中学成为了范例。 宜阳县双语实验学校是一所没有班干部的学校。这所1000多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里,没有教学副校长,没有政教处和教导处,没有班长和其他班干部,老师被“赶”下讲台,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学队长负责,学生每日表现都要纳入“升级榜”,不允许布置课外作业,不允许加班加点…… 学校把原来的学习小组改造成学队,让学生自己选举最有能力的学生做学队长,建立班主任领导下的学队长负责制,分块包干,分工负责,一个人管理5至8人。学队长带领学队实现集体预习、集体自学、集体执行任务,队长与队员之间、队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实现了真正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学队与小组有什么质的区别?学队是由班级中5至8名学生组成的“基层学生自治机构”,以自我管理、合作学习、共同成长进步为目标的成长小分队,带有明显的任务性质,而原来的小组则是班级中最低的“行政机构”,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质;学队作为学生的基层自治机构,有着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原则、议事规则及独特的学队文化,每个队员都有强烈的归属感,而小组则没有或者不完全有。 学队长制与班长制有哪些区别?该校校长葛徽总结了3点: 一是学队长由队员选举产生,实行竞争上岗,而班长往往由老师任命。学队选举产生一名队长,其他队员在学习、生活、纪律、卫生、就餐等方面详细分工,每位队

文档评论(0)

llc6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