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一年级必修2人教版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ppt

历史高中一年级必修2人教版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主要表现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快速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期间建造炼钢炉 工业化宣传画 (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苏联第聂伯水电站 明斯克拖拉机厂 快速实现工业化 二战胜利的基石 快速发展的重工业为建立强大的国防,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万吨)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1932年,一五计划提前九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苏联建成1500多个大企业。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神奇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1928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地位 在集体农庄劳动的社员 (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宣传画) 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消极作用: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三、“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主要表现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我看“斯大林模式”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光芒的背后 农业集体化 全盘集体化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义务交售制 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突出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生活物资供应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无法体现。 比例失调的“恶果” (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至于轻工业、农业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为重工业发展效力的部门。 斯大林主张,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资金的积累。 第二十课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1、背景 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 国内外敌对势力反扑;国内战争引起的物资匮乏。 电影海报《列宁在1918》 列宁:苏维埃俄国被敌人包围了,反革命的暴动像火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那端……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捷克斯洛伐克俘虏的叛乱……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源被切断了。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目的是什么? 1、背景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分配:实物配给制和义务劳动制 一、“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2、内容 3、作用与评价 为巩固新生政权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外界环境变化后再实行该政策,引发一系列问题 情景体验 探 究 问 题 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当时老百姓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会有怎样的怨言?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