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手记征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访,沟通心灵的阳光地带 说起家访好像是很多年前的故事了:那时候的老师们推着自行车三五一群走在泥泞的小道上,说说笑笑,一路欢歌,一起寻家问访。总是在微弱的灯光下,抚摸着孩子的头,或拥他入怀,和家长拉拉家常,谈谈孩子,说说心里话,等到手里的茶杯渐凉,起身告辞,热情的农家人就会捧出自家生产的红薯、地瓜、柑橘加以赠送,再三推辞,还是会拿起一两个安慰这些质朴的乡亲……想到这里,心里有湿润、温暖的悸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话、网路等多媒体技术取代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握着长长的电话线,只能感受那头的急切和无奈;隔着冰冷的显示屏,只能体会公式化的语言和象征意义上的交流,时间一长,就连这种沟通也成了多余的负担。从此,有事打个电话,也不过三言两语,无事从不联系。这样的冷漠也演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   靠近你,放五指在我手里,和你在一起   今年的家访活动,让我找到了丢失很久的记忆:感动、心酸、慰藉还有那份做教师的久久无法抑制的情怀。班级中那些留守孩子们,他们像一群被社会、家庭和学校遗忘的角落,因为种种原因让他们成了可有可无、可丢可弃的“物品”。他们无助的眼神、他们孤独的身影、他们倔强的表情打动了我,就这样我走进了他们的家。 四个月的家访,走进不同的家庭。和他们唠叨孩子的聪明才智、活泼可爱和成长历程,仿佛我成了他们家庭中最忠实的倾听者、膜礼者;和他们在堂屋里讨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仿佛我成了他们家庭未来希望里唯一的发掘者、塑造者;和他们在竹林中阐述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仿佛我成了他们眼中神圣的传道者、崇拜者。这样的礼遇让我惭愧不已,更让我坚定将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感受你,依偎在我怀里,我们在一起 这些孩子只是农村学校中冰山一角的浓缩品,他们是我所任班级中最普通、也是最常见的身影,他们是社会、家庭、学校里最弱势的群体。家访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迫不及待的走进他们的家,走进他们的生活。越是靠近他们,越让我心疼不已。时时刻刻披着满身的红霞,踩着田埂的青绿不停的反省自己:我是一名教师,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我的职责?是早晨梳起的小辫?是冬天擦拭的鼻涕?是游戏后洗净的小脸?是操场上和孩子们在一起欢歌笑语?或是课堂外挥笔豪洒的红色朱迹吗?还是课堂上四十分钟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呢?   这些天的家访,让我恍惚,更迫使我不由的重新开始定位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他们有的因为父母的远离而变得内向自卑、有的因为家长的粗暴而冲动倔强、有的因为隔代监护的忽略而自闭冷淡,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他们都是令人心酸的。听了他们的故事,看到他们的生活,我后悔某天对张明辉迟到的解释不假思索的打断,我后悔某月对齐宝刘的调皮武断的呵斥;我后悔某次对严虎的真诚产生势态的怀疑。听着家长讲起孩子们对老师的一次表扬而沾沾自喜好多天,孩子们对老师的哪一项规定而严以律己;孩子们对老师的一次鼓励而不懈努力;除了诧异更多的是意外和感动。原来,我的教育、我的言行、我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在孩子的心里。每每听到这里,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搂着他们瘦小的身子,让他们在我的怀里甜甜地笑着。   他们的家庭各有不同的情形,不过,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孩子健康的长大成才,成为社会栋梁。留守孩子的问题是每个家长心中永远的伤痛,他们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对这种伤害的补救。以前我常常责怪家长们“生而不养”的轻率、“养而不教”的愚昧,今天的我再也不会这样的出言不逊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并非是我们在备课纸能描述的场景,更不能是我们试卷里所能表达的憎恨。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对生活的真诚、对孩子的期盼、对老师的崇敬。我再也找不到斥责和埋怨的理由。   教室里有29个孩子,就有29张面孔,有29个不同的家庭,更承载着29份希望。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同,他们的发展方向定会四面八方,五花八门。那我,这个“传道者”该怎样在学生最初的发展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我想,结合他们的生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基础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多了解少猜测、多沟通少怀疑、多联系少批判、多交流少指责,感受着他们的情感,为共同的目标而紧紧的依偎在一起。   感动你,埋种在我心里,家校在一起 从教二十几年,我曾经和家长有过激烈的口角,愤恨着他们的无礼;我曾经和家长促膝长谈交流误会,轻蔑着他们的粗俗;我曾经和家长擦肩而过视为陌路,嘲笑着他们的人品……许多次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不再热情和真诚,有的只是应付和敷衍或者程序式的交流。   所以,很长时间我都徘徊在这样的误区:学生的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态度:成绩优异是因为家长的遗传基因好和家庭教育到位;成绩不好要么嫌弃教师的能力,要么埋怨学校的管理;吃的不好说学校太黑心喝得不好谈论社会教育不景气,无论你怎么努力都看不到希望和光明。其实我是带着这样的情绪和潜意识,开始的家访

文档评论(0)

欣欣向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