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专业知识讲座.ppt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专业知识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创新试验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反思与评价知识与技能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的改进和催化剂的广泛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对教材实验装置和原理存在缺陷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的改进和催化剂的广泛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宽度提升学生的思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创新试验 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 方法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 方法设计 过程设计 反思与评价 知识与技能 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的改进和催化剂的广泛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对教材实验装置和原理存在缺陷的思考,联系生 活实际,探究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的改进和催化剂的广泛性,拓宽学生 的思维宽度,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对教材实验的改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体验 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科学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 精神。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 方法设计 过程设计 反思与评价 1 、教材分析 现有教材采用传统方法,以乙醇和乙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来制 备乙酸乙酯。 CH 3 COOH+CH 3 CH 2 OH CH 3 COOHCH 2 CH 3 +H 2 O 浓硫酸 加热 ?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能导致一系列副反应; ?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增加了学生实验的风险性; ? 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不易控制反应温度,乙酸乙酯收率低。 缺点如下: 因此,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本实验将从装置的创新和催化 剂的广泛性上进行探究,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制备乙酸乙酯。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 方法设计 过程设计 反思与评价 2 、原理分析 酯化反应指的是在少量酸催化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质子 ( H + )是反应中的催化剂,能提供 H + 催化剂的有质子酸和路易斯酸。 质子酸有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硫酸氢钠等,路易斯酸包括铁 盐、铝盐等。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 方法设计 过程设计 反思与评价 3 、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及其烃的衍生物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 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 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 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 流基础。 学习兴趣浓厚 1 学科基础扎实 2 实验探究热情高 3 熟悉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4 学生 特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 方法设计 过程设计 反思与评价 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原料投料、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 生成乙酸乙酯的影响。 实验编号 乙醇体积 ml 乙酸体积 ml 反应时间 min 氯化铁用量 g 有机层厚度 cm 第一组 6mL 4mL 10 2 第二组 6mL 4mL 10 1 第三组 4mL 4mL 10 2 第四组 6mL 4mL 5 2 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学生的分组实验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 方法设计 过程设计 反思与评价 回忆实验 引发思考 教师引导 学生参与 创新装置 分组实验 联系生活 产生质疑 讨论交流 分组实验 学生交流 提出质疑 再次实验 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 升华提高 深化知识 收获情感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②、是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发黄或变黑呢? ①、在必修 2 乙酸乙酯的制备中,溶液为什 么会出现发黄或变黑的现象? 教学目标 内容设计 方法设计 过程设计 反思与评价 回忆实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