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玉分类、诊断和要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乐玉壁 东汉 青色,有赭色浸蚀。扁平,上部镂雕篆书“长乐”两字及双螭。高18.6cm,孔径2.6cm,宽12.5cm,厚0.5cm,壁外缘阴刻篆书五言诗一首,末署“乾隆戊申御题”。此壁深得乾隆帝珍爱,一直为宫廷陈设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神兽纹玉樽 东汉 安乡县文物管理所藏 玉受沁呈粉白,直筒状器身上纹饰被三道凹带分成上下两组,高10.5cm, 1991年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刘弘墓出土。 蟠螭心形玉佩 东汉 白色,扁平,心形,中有圆孔,外周凸起透雕蟠螭,三角形眼,独角,长尾下垂,栩栩如生。长6.7cm,宽4.5cm, 1953年湖南衡阳墓葬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镂雕龙凤纹环 西汉中期 直径8.5cm,孔径2.9cm,厚0.3cm 1978年湖南省长沙市 咸家湖曹馔墓出土,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藏 双鸟心形玉佩 西汉 青色,扁平,呈心形,中间一圆孔。四周阴刻流云纹,两侧凸起镂雕不同的变形长尾鸟。长4.6cm,厚0.4cm,宽3.3cm。 1975年湖南长沙曹馔墓出土,藏长沙市文物工作队。 丝缕玉衣 西汉 长173cm,肩宽44cm,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 角形杯 龙虎纹玉带钩 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眛墓出土,现藏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上)高18.4cm,口径5.8-6.7cm,口缘厚0.2cm。 (下)青色,俯视呈长身兽形,侧视曲线形。钩体由七节玉块组合,每节的中心穿钻一孔,由一根铁芯贯穿连接。通长19.5cm,宽4.1cm 玉龙虎并体带钩 西汉早期 长18.9cm,最宽6.2cm,最厚2cm, 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出土, 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龙纹璜形玉佩 西汉 青白色,体扁薄,镂空并体双龙呈璜形。龙首在两端,作回首状,双身在中部衔接,两尾相交于身下,角贴于颈部,张口露齿,龙体刻有阴线纹。顶部正中和两龙颈部各有一圆孔,可穿系佩饰。长10.7cm,中宽3cm,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眛墓出土。 现藏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 玉犀牛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玉龙佩 附金带勾 镂空玉佩 西汉早期 通长14cm,宽7.4cm,厚0.6cm,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眛墓出土, 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兽首衔璧饰 通长16.7cm,横宽13.8cm 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镂空 龙凤纹环 玉佩 外径9cm,厚0.4cm 1983年广州南越王赵眛墓出土 承盤高足玉杯 西汉 通高17cm,杯高11.5cm,盤径23.6cm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 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青玉盒 通高7.7cm 熊虎相戏珌 西汉早期 剑饰件,高4cm,宽7.5cm,厚2.5cm 1983年广东广州南越王赵眛墓出土,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剑饰件,高6.1cm,宽5.5cm,厚2.5cm。 镂雕双凤格 剑饰件,直径5cm,最厚3cm。 浮雕双螭纹剑首 玉马首 汉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物博物馆收藏 高18.9cm 高14cm 玉辟邪 汉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玉辟邪 汉 高18.5cm,长18cm,6.7cm宽。 1978年陕西宝鸡北郊墓葬出土(下) 。 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藏 高18.2cm, 1978年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下) 玉铺首 西汉早期 高34.2cm,宽35.6cm,厚14.7cm,重10.6公斤, 1975年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出土。 陕西省博物馆藏 镂空蟠螭玉饰件 汉 长7cm,玉质青灰,含赭黄色斑,器体呈椭圆形,碾琢镂空三螭,三螭扭屈蟠踡于一平墩之上,互相嬉咬,生动有趣。 安徽省怀远县皇姑墳汉墓出土,怀远县文物管理所藏。 蒲纹“宜子孙”玉壁 东汉 高20.8cm, 1982年山东省青州市马家冢出土,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藏。 龙形觿 西汉中期 南京博物院藏 玉角形杯 西汉 长11.2cm,最宽2.9cm,厚0.25cm, 1972年江苏铜山小龟山墓葬出土。 骑玉马 西汉 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春秋战国到汉代广为流行,有一个缺口的环状玉器,其形可以比拟为玉环的环体被横切了一个缺口,一般形体比较小。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汉代的丧藏风气? 2、两汉玉器出现哪些重要变化? 3、两汉玉器在中国古玉发展中的地位。 结合课堂内容,欣赏 《中国古代玉文化》之六 不朽的祈愿 END * * 两汉玉分类、诊断和要求 战国时期,秦国经商軮变法,一跃成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周。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起用李斯,加紧了削平六国的步伐。公元前221年,秦击败楚将项梁,齐国降,南平百越,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 秦朝的统一是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