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光学》第一章引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1 引言(非线性光学相互作用下的波动方程) 第一节:非线性光学的发展. Bloembergen(1920年出生于荷兰,因在非线性光学中的开创性贡献,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奖)定义:凡事物质对于外加电磁场的响应不是电磁场强度(振幅)的线性关系的光学现象都属于非线性光学效应 Bloembergen, Nicolaas (1965). Nonlinear Optics。非线性光学是在1960年高相干性高强度光源——激光产生后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崭新的光学分支。当光场的电场强度可以和分子中原子间的电场强度(~108V/m)比拟,电介质极化对电场呈现非线性特性,此时不再满足光波独立传播原理,从而展现出异于线性光学的新奇现象。此后的五十余年里,非线性光学 Bloembergen, Nicolaas (1965). Nonlinear Optics 线性光学是基于波的独立传播原理,或波的叠加原理,来解释光学现象,如干涉、衍射、光信息处理等等。如图1所示: P P 图1、波的叠加原理 如果第一列波单独存在时,在空间P点产生的扰动为U1,如果第二列波单独存在时,在空间P点产生的扰动为U2,则这两列波同时存在,在空间 …(1) 公式(1)就是波的叠加原理,或称为波的独立传播原理。此原理在通常介质和通常光强下总是成立的,它是线性光学的基础。在线性光学中,光学量比如折射率和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系;(在光频范围 ),,,其中是介质的极化率,通常为复数张量。在线性光学中,与光场的无关,或,为线性极化,不会产生新的频率的光波。 在光强比较大时,非线性光学项不能忽略,波的独立传播原理不再成立,即:,此时的光学量比如吸收率和折射率与入射光强度有关,并且可以产生新的频率的光波。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光场的关系写为: …(2) 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二阶非 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线性极化率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可以分为: (1)前期:在激光出现之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普克耳(Pockels)效应,克尔(Kerr)效应,这些光学现象应归于非线性效应。1931年Maria Goeppert Mayer (1906年 –1972年,1963年因对核壳层模型的贡献获诺贝尔奖)在她博士论文中预言了双光子吸收非线性光学效应 Goeppert-Mayer M, Goeppert-Mayer M, Annals of Physics. 9 (3): 273–95 (1931) (2)早期:1960年Maiman研制出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激光的出现为非线性光学的发展提供了高强度和高相干性光源,使非线性光学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 1961年, Franken将红宝石激光束入射到石英片上,发现出射的光光谱中不仅有红宝石的基频信号?1=694.3nm波长的光,还存在?2=347.2nm波长的很弱紫外光,即:的二倍频光,首次证实和实现了光波段的二倍频的产生 Franken, P.; Hill, A.; Peters, C.; Weinreich, G.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 (4): 118–119(1961).,开启了非线性光学研究的大门。当时文章被《Physics Review Letters》接受出版时,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以为光谱 Franken, P.; Hill, A.; Peters, C.; Weinreich, G.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 (4): 118–119(1961). 1962年哈弗大学的Boloembergen等人获悉Franken等人的实验结果后,马上对非线性光学现象作了严格的理论分析,从而奠定了非线性光学理论基础。文章发表在《Phys. Rev.》 Bloembergen, N.; Pershan, P. S. Physical Review. 128 (2): 606–622(1962). , Bloembergen, N.; Pershan, P. S. Physical Review. 128 (2): 606–622(1962). 图2:非线性光学混频示意图 其中不少行为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实验室中广泛研究的热点课题。例如文章中提出了利用材料超晶格的周期结构来满足相位匹配条件,提高非线性频率转化效率;再比如文章中提出的利用差频技术产生太赫兹电磁波,现在这一方案仍是产生超短太赫兹波的重要科研方向之一;文章还预言了利用上转换现象来实现微弱的红外信号的探测,现在还有很多实验室继续发展这一技术。Bloembergen等人198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表彰他在非线性光谱学上的贡献。 196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