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学 习 目 标1.举例说明细胞膜对物质转运的方式、特点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过程4.肌肉收缩机制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一、生物膜的化学成分(一)磷脂(二)膜蛋白(三)糖类 细胞膜的分子构型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1、类脂分子呈双分子层排列(简称:脂质双分子层) ,构成膜的主体2、蛋白质分子嵌入类脂双分子层3、多糖分子形成糖链伸出膜外 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 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入胞出胞 一、单 纯 扩 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如:O2、CO2、NH3、乙醇等。2、转运物质:脂溶性小分子物质3、特点: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 二、易 化 扩 散1、概念:水溶性或脂溶性小的小分子,借助膜蛋白质的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2、转运物质:水溶性物质(离子、小分子)3、方式:载体运输、通道运输4、特点: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载体在细胞膜的一侧与所要转运的物质结合,通过自身的变构效应,将物质转运到细胞膜的另一侧。(见图2-2) 特点: 特异性:一种载体通常只转运一种物质。 饱和性:被转运物质增加到一定浓度时,转运量不再随浓度 增加而增加。 竞争性:一种载体同时转运两种以上相似物质时,某一物浓度增加会抑制另一物的转运。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细胞膜上有装置类似于闸门的通道,故又称门控通道。 当闸门开启时物质通过,闸门关闭时物质不能通过。(见图2-3)如:NA+、K+、CA2+通道。又可分为两种:电压门控通道:膜两侧电位差引起闸门启闭。化学门控通道:膜两侧化学物质浓度差引起闸门启闭。。。 三、主 动 转 运1、概念: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泵的作用下,逆浓差或电位差的耗能转运的过程2、转运物质:离子、小分子3、特点:逆浓度差、耗能 四、入胞出胞入胞1、概念:细胞外大分子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入细胞内的过程2、转运物质:大分子、团块物质(见于蛋白质、脂肪颗粒,细菌、病毒、激素)4、类型:胞饮(吞饮)、吞噬入胞出胞 出 胞 1、概念:细胞内大分子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排出细胞的过程2、转运物质:大分子、团块物质 (见于糖原、消化酶分泌,激素分泌,神经递质释放)细 胞 膜 的 不 同 转 运 形 式 比 较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转运载体通道入胞作用出胞作用物质大小小分子小分子离子小分子大分子、团块物质物质性质脂溶性非脂溶性非脂溶性均可均可浓度梯度高→低高→低高→低低→高进入细胞排出细胞是否耗能不耗能不耗能不耗能耗能膜动耗能蛋白帮助不需要需要载体需要通道需要泵需要膜运动转运物质O2、CO2葡萄糖Na+、K+离子吞噬分泌释放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静止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或静息膜电位。通常把膜外的电位设为0,则膜内为—70mV左右。 极化:静止时,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称为极化或极化状态。 超极化: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叫超极化。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直至0,叫去极化。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静息电位产生的前提:(1)细胞内外离子种类、浓度分布不均。(2)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离子的透性存在差异,即:静止状态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和cl-的通透性很小。(3)膜对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通过.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产生 (5K+) ( 155K+) K+ K+ Na+ 二、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 (一)动作电位概念:细胞在接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快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见图2-7) 动作电位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1、刺激Na+缓慢流向膜内 逐渐达到阈电位;2、一旦膜电位负值减小达到阈电位 膜上Na+通道即突然、大量开放Na+快速、大量内流;3、快速、大量Na+内流:膜电位迅速上升(负值减小) 直至0(去极化) 继续升高 正值(如30mv),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 145Na+ 15Na+动作电位下降支动作电位下降支:当动作电位达峰值后,Na+通道迅速关闭,K+通道迅速开放K+快速、大量外流,膜电位迅速下降直至负值(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Na+-K+泵”启动:细胞内Na+增、K+减少 激活Na+泵,将细胞内多出的Na+泵出,同时将流到细胞外的K+泵回细胞内(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动作电位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称为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绿巨人学习_坡地建筑设计.pdf VIP
- 基于自适应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docx VIP
- 2025-2025南大核心CSSCI目录.docx VIP
- 2025年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pdf VIP
- 2025年完整版)体育单招语文试题附答案 完整版520.pdf VIP
- 【Jefferies-2025研报】幻灯片:肥胖症相关公司在ADA会议及下半年的布局:安进、诺和诺德等.pdf
- 海南省建设工程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信用评价标准2025.pdf VIP
- 为旅行社产品定价课件(共21张PPT)《旅行社计调业务》(中国言实出版社).pptx VIP
- 《基于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简介》-姜俊.pdf VIP
- 《中国人民海军》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