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方法概论模拟卷01(答案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方法概论模拟卷(1) 1、“活动—经验”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在目标确立、活动实施等方面的合作计划。 (T) 2、分析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F) 3、反思性教学是立足于自我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F) 4、教师对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正确地说就是对学生要有高期望。(F) 5、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典型的例证就是“活动—经验”设计。(T) 6、凯程序与衍枝式程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前进到主序 列的下一个问题。(T) 7、在布鲁姆的掌握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来进行反馈 和纠正。(T) 8、学习类型按内容可分为认知、情感和态度。(F) 9、课堂教学理论一直遵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是以杜威、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接 受式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条是以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活动式教学”理论体系。 (F) 10、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F) 11、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上。(F) 12、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开端必须来自感宫”,提出“感知—记忆—理解”为基础的教 学。(F) 13、实作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测验学生各种各样的现实环境中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考察学 生的操作任务。(T) 14、马蹄式的坐位编排方式,全体学生面向教师,教师最易于控制全班。(F) 15、科学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量的分析,而人文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性的分析。(T) 16、课堂交往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T) 17、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 学。(T) 18、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 师生关系等。(F) 19、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 教育方法概论模拟卷 01(答案版) 第 1 页 共 10 页 育思想。(F) 20、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针对差距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F) 21、一般说来,教师的即时反馈与学生的学业成就高度相关。(T) 22、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F) 23、某校物理教师和他校物理教师合作编制了一套高中物理兴趣小组的课程,可以称之为校 本课程。(T)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善喻”的教学思想是《学记》提出的。(T) 25、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人为的和实质联 系。(T) 26、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T) 27、非参与型观摩使得被观察者能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体现出观察者所期待的行为。(F) 28、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的发展。(T) 29、情感上易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即时满足,善于控制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推迟满足。(T) 30、心理环境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F) 3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F) 32、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目标达到程度的评价,它无法进行横向比较。(F) 33、媒体是指信息传递和存储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手段,可分为五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 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T) 34、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F) 35、认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类,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回 答如何做的知识。(F) 36、西方课程理论中相当盛行的课程行为目标,把课程看成是预期的学习结果。(T) 37、罗杰斯认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个性发展。(F) 38、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F) 39、学校与社区合作,是国际上社会参与课程计划的趋势,主要分为两大类:发展中第三世 界社会参与的趋向和工业化国家社会参与的趋向。所以,这两大类的根本目的也是不一致的。 (F) 40、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更多地具有个人主义的观点,而不强调集体。(F) 41、“课程的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决定,重在问题解决”为特征的课程设计是(B)。 教育方法概论模拟卷 01(答案版) 第 2 页 共 10 页 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 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 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42、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 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C)实现的。 终身学习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 参与精神 文化素养 43、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最为典型是(D)。 创造历程模式 意识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