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中的帝制民国的选择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共和中的帝制民国的选择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和中的帝制民国的选择史学毕业论文 正文 摘要:时间:2014年4月10日 地点:北京清华大学紫光国际交流中心 人物:张鸣 吴思 张勋复辟,从开始到结束,不过12天。有关这段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却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他将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的中国社会作为 关键字:共和,中的,帝制,民国,选择,时间,2014年,4月,10日 时间:2014年4月10日 地点:北京清华大学紫光国际交流中心 人物:张鸣 吴思 张勋复辟,从开始到结束,不过12天。有关这段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却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他将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的中国社会作为主要关注点,出版了新书《共和中的帝制:民国六年,中国社会的两难选择》。4月10日,中南博集天卷读行者图书在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办了一场读者沙龙,张鸣与著名历史学者吴思展开对谈,探讨“共和中的帝制:民国的选择” 张鸣通过对北洋时代史料的深入阅读,对那个时代的人物所做的选择,反而有一种理解与同情。 张鸣在新书中讲述了一个与传统观点完全不同的张勋形象。这位辫帅虽然拖着前清的发辫,在为人处事、带兵打仗方面,并不比其他北洋将领“外行”。而且,在理财方面,他更是大胆借鉴西方经验,大量投资洋务企业、矿产,由此保障其失去军权后仍能活得非常惬意。对于一贯被称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张勋复辟”,张鸣更是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家,君主立宪制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只是由于历史诸多因素的巧合,我们才走上了议会共和的道路。张勋复辟,除了其个人的因素外,还有着文化保守主义者面对民国初年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局面,希望借“帝王”的权威,改革政治、推动社会发展的初衷。 张鸣在书中序言写道:“客观地说,民国时期接连两次帝制复辟,操盘者本质上都是民意论者。他们实行复辟,其实都是着眼于国情,喜欢帝制的国情民意。无论怎样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袁世凯称帝和张勋抬出清废帝的事件中,都找不出底层民众对此的抗议。相反,老百姓对皇帝又来了,还挺欢迎。尤其是第二次帝制复辟,当北京市民听说皇帝又坐龙廷了,几乎是一片欢腾,家家户户挂龙旗。这里头,其实没有辫子兵挨家挨户地威逼,张勋的时代,还没有人想到这样控制居民。再说,他一共就带了五千人,想这样干,人手也不够。那个时代,是个放任自流的时代,老百姓其实不用这样表达对政治行为的态度。共和的时候,他们没挂五色旗,复辟了,他们也不用挂龙旗。凡是这样做的,都是发自内心。一个小警察在胡同口吆喝一声,大家就都照办了。龙旗的市场大好,于是有人突击用纸糊,小贩满街卖,一个大子一面。吃棒子面窝头加咸菜的百姓,指望皇帝能带给他们便宜的米和面。当然,皇帝回来了,面包也是不会有的。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变成共和体制,没了皇帝,民众的确感到不习惯、不自在。将中国办成共和的人们,却又做不好共和,或者说,根本不会办共和。所以,举国上下,怎一个‘乱’字了得?挂龙旗,无非是这种不习惯、不自在的反弹。中国需要一个皇帝,民众需要一个王法。但是,底层社会却没法儿推出一个皇帝来,即使推出来,也没有人认账。而上层社会一部分人推出的皇帝,另一部分人也不认可。袁世凯做不成,小溥仪,也坐不稳。即使坐稳了,也没法儿带给民众好日子。共和做不好,退回帝制去,又不成。这就是当时中国可悲的现实。 张鸣认为,民国制宪的种种尝试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的观念里对于“皇帝制度”非理性的膜拜与推崇。而在一个政党互相攻讦,地方向中央推诿责任的情况下,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张勋,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强大的,整合所有政治资源的体制,这反而使他们成为众矢之的。而细看历史,他们的选择其实多有无奈。张勋将君主立宪体制比作一锅“夹生饭”,人们不断推翻又不断尝试。正是由于对政治体制缺乏耐心,并且在政治活动中缺乏宽容与政治智慧,最终让那个时代沦落在传统王朝更迭的命运之中。 两位学者还与到场听众分享了他们的治学心得。张鸣谦虚地说自己是“野路子”出身,没有经历过历史学系统的专业训练,读书治学都是由问题意识与兴趣所驱使。他认为历史研究的根本在于大量地占有并接触史料,使得被意识形态所歪曲的历史逐渐归位,任何的史学理论都应建立在对于历史扎实、充分的实证研究之上。而通过阅读史料的过程中,也对原来所习以为常的历史事实,产生了怀疑。吴思与张鸣相反,他将历史分为系统与专题,将历史上的事件与细节,归纳于自身的体系之中。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文档资料:“共和中的帝制民国的选择史学毕业论文” 源于网络,并由本人整理。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勿商用,仅供学习交流。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