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魏隋唐采莲诗的发展演变史学毕业论文
目录
一、采莲诗溯源
二、先秦汉魏采莲诗的发展演变
三、隋唐采莲诗的发展演变
正文
摘要:莲意象源于上古生殖崇拜思想,象征女阴。采莲诗始自汉乐府民歌《江南》,南朝梁武帝作《采莲曲》开文人创作之先河,确立了其隐喻情爱的模式,但由于流传范围与主题狭窄,最终沦为描绘艳情的宫体诗。唐初沿袭南朝旧制,后经王勃等人救赎重新走向民间,以表达男女情爱为主题
关键字:采莲诗;生殖崇拜;男女情爱
中国古代诗歌涉及大量采摘现象,如采桑、采薇、采菱等。其中以采莲为题材的诗歌被称为采莲诗,主要描绘采莲女形象和劳动场景,后演变为宫廷酒宴中的歌舞曲,是文人贵胄酒宴寻欢、欣赏女色的私人情感表现,大多隐指男女情事。
一、采莲诗溯源
采莲最早盛行于吴楚江南。关于采莲题材的溯源学界观点如下:一是农业劳动说,认为“劳者歌其事”,配合女子普遍的采摘劳作节奏创作了多种民歌,采莲民歌肇始于此;二是端午祈禳活动说,采莲发生于荆楚江南,楚人好巫且歌舞发达,端午举行禁忌祈禳活动并配有采莲风俗;三是生殖崇拜说。莲源于上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是女阴的象征,在诗歌艺术中象征女性,采莲诗歌中的情爱描写发端于此。
本文拟从生殖崇拜角度进行溯源。首先,莲荷多子且生殖能力旺盛。闻一多认为“?]苡有宜子的功能”,“采?]苡的习俗,便是性本能的演出。”在宗法社会“女人是在为种族传递并蕃衍生机的功能上而存在着的。”寻求多子的先民常在诗歌中借“?]苡”这类生物祈求人丁兴旺。而莲荷“春华秋实”的生育特征赢得了先民青睐,他们以此传递求爱求子的意愿,如“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可见采莲实为采子。其次,莲荷花瓣与女阴外形相似,象征女性。不少植物纹样都被用来象征女阴,一方面“从表象来看,花瓣、叶片、某些果实可状女阴之形”,另一方面“从内涵来说,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无数,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因此,先民用这类枝繁叶茂、硕果丰盈的植物象征女阴,实行生殖崇拜。莲荷“可状女阴之形”的外形成为女性的象征。再次,莲常与象征男根的鱼鸟等意象相呼应。在上古先民观念中莲象征女性,多与鱼鸟连用表现男女情爱。闻一多中认为鱼作为性爱隐语象征男根,《江南》以“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如“戏鸟波中荡,游鱼菱下出”即鱼莲嬉戏之语。最后,作为一种谐音现象,莲谐怜、恋,荷谐合,藕谐偶,藕丝谐偶思,芙蕖谐夫去,芙蓉谐夫容皆是情爱隐语。
二、先秦汉魏采莲诗的发展演变
先秦诗歌中已有莲意象。《诗经》有三首以莲起兴:《简兮》“山有榛,隰有苓”表达女子对其钟情舞师的赞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描绘女子对恋人的俏骂;《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表达对意中人的思念。荷、芙蓉也是楚辞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真正的采莲诗始自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水乡莲叶田田,少女采莲情景冶艳,借采莲描绘山光水色、劳动场景,更侧重通过莲鱼嬉戏隐喻男女情爱。这一时期的采莲诗多以这类民歌形式存在。南朝时文人受声色享受驱使在乐府民歌基础上对采莲歌舞进行创造,大量文人拟作采莲曲出现,并逐渐发展为隐喻情爱的主题模式。梁武帝萧衍作《采莲曲》“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为君侬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莲曲。”开文人独立创作采莲曲之先河,并且侧重刻画“采莲女”容貌动作,固定为“窈窕佳人”宫廷宴乐歌舞表演。沈约、吴均等文人均作采莲诗,但文人创作的采莲诗多假借采莲女描写仕女舞女艳情,脱离民间生活,遂沦为宫体诗。
汉魏六朝共作采莲诗97首,以采莲曲或采菱曲为名有23首,参与创作文人42位。其情感内容多是在描写风光旖旎的景色中寄予男女情爱主题。首先劳动和爱情主题,多涉及采莲女劳作场景及对所思之人的大胆求爱,如“闻君吹急管,相思杂采莲”;其次秀丽如画的景色与嬉戏场面描写,“莲香葛浦渡,荷叶满江鲜”的旖旎景色中,采莲女更是“戏采江南莲”;最后多用“为君”“愿君”“妾随君”等采莲女第一人称口吻表达思恋,如“为君侬歌世所希”“唯有妾随君”
三、隋唐采莲诗的发展演变
隋唐之际文化交流呈南风北渐之势,江南采莲之风遍及天下,宫廷苑囿植莲采莲蔚然成风,采莲诗创作也相当繁盛。但唐初仍沿袭南朝宫体诗旧制,多是文人欣赏“采莲女”这类歌舞妓时创作的,诗中吟咏男女情爱且渗透称颂太平的应制色彩。唐太宗《采芙蓉》即沿袭旧制描绘盛宴的“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上行下效,文人亦喜作“一人理国致升平……歌工欲奏采莲声”的应制诗。后经王勃、李白等人扭转重新走向民间,始转脂粉气为自然气。王勃时代采莲诗从宫廷移至民间。他的《采莲曲》描绘“罗裙玉腕轻摇橹”的采莲女,人物塑造上恢复民间采莲女清新形象,艺术手法上借鉴民歌创作出“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5111∕T 25-2022 嘉州菜 乐山甜皮鸭制作工艺规范.docx VIP
- 幼儿园保育技能基本功大赛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doc VIP
- 保育技能大赛答辩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婴幼儿保育技能大赛试题附答案.doc VIP
- 华东交通大学211翻译硕士英语2020年考研真题试题.pdf VIP
- 华东交通大学211翻译硕士英语2019年考研真题试题.pdf VIP
- 2025年高级财务管理题库含参考答案.pdf VIP
- 中宁县大战场清真牛羊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5年10月自考行政管理学00277试题及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