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犯罪过程和犯罪阶段概述 (一)概念: 犯罪过程:是指犯罪行为由产生、发展到终结所经过的历程,它是故意犯罪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 犯罪阶段:是指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内容对犯罪过程再划分出一定的段落。 (二)研究故意犯罪阶段需注意: 1、划分犯罪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停止下来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以便正确适用刑罚。 2、犯罪阶段之间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和先后的连贯性。 3、犯罪阶段都有起点和终点。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二)特征: 1、主观上是为了实行犯罪。为预备行为而进行的准备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预备。 2、客观上实施犯罪预备行为。 (1)准备犯罪工具,是指为实行犯罪而制造、购买、寻找、使用犯罪工具的行为。 (2)制造条件,是指除准备工具以外的一切为实行犯罪制造条件的预备行为。 a.制造实行犯罪的客观条件 调查犯罪场所与被害人行踪 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诱骗被害人赴犯罪地点 追踪被害人或守候被害人的到来 排除实施犯罪地障碍 b.制造实行犯罪的主观条件:拟定犯罪实施的计划等 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这是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重要标志。 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预备行为没有实施终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继续实施预备行为,因而不可能着手实行;二是预备行为已经实施终了,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实行。 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这是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重要标志。 即行为人本人欲继续实施预备行为,进而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违背行为人意志的原因,使得行为人客观上不可能继续实施预备行为,或者客观上不可能着手实行犯罪,或者使得行为人认识到自己客观上已经不可能继续实施预备行为与着手实行犯罪。 (欲达目的而不能) 3、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1)犯意表示是通过口头的或书面的形式,简单地流露犯罪意图;犯罪预备则是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实行犯罪创造条件。 (2)犯罪表示停留在单纯表现犯罪思想的阶段,尚未通过实际的犯罪行为,将犯罪意图的实现付诸行动;而犯罪预备则是将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开始实施犯罪的准备活动。 (3)严格地说,不能认为犯意表示行为没有一点社会危害性,但这种危害性是潜在的、纯粹精神上的威胁,并不包含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实际性威胁;但对于犯罪预备来说,由于行为人已实施了犯罪实行前的必要准备,甚至已 携带犯罪工具前往犯罪现场、逼近犯罪对象,因此,已经使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面临实际威胁。 案例分析 1999年3月的一天,被告人张某邀被告人王某去外地抢劫他人钱财,并一同精心策划,准备了杀猪刀、绳子、地图册等作案工具,从A县流窜到B市伺机作案,并在该市购买了准备作案用的手套2双。3月20日晚7时许,张某、王某在铜仁汽车站以100元的价钱骗租一辆车号为D-30306的豪华出租车前往湖南省某县,准备在僻静处抢劫司机吴某夫妇驾驶的出租车。当车行至某县后,张某、王某仍感觉没有机会下手,又以50元的价格要求司机前往该县的某镇。当车行至某镇时,由于司机夫妇的警觉,向该镇路边警察报案,张某、王某的抢劫未能着手实行。张某、王某被捕后,对其准备作案工具、图谋抢劫出租车的事实供认不讳。试分析张某、王某的犯罪形态? (二)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与犯罪预备区别的重要标志。 (1) 主观说认为,着手是犯罪意图的征表,或者说是犯罪意图的实质性飞跃,只有行为能够征表犯罪的意图,或者体现主观恶意的实质性恶化,才可以视为着手 (2) 客观说包括:形式的客观说,着手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中所规定的作为构成要件的行为,实质客观说,着手是指引起某种犯罪构成结果的具体、迫切、现实危险. (3) 折中说认为,犯罪实行的着手应该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内容。 实行行为是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的行为,侵害法益的危险达到紧迫程度(发生危险结果时),就是实行行为的着手。换言之,只有当行为产生了侵害法益的具体危险状态时,才是实行行为的着手。应综合考察:行为是否已经接触或接近犯罪对象、行为人是否已经开始使用犯罪工具、是否开始利用了所制造的条件,所实施的行为是否需要其进一步对行为就可以造成犯罪结果等。 2.犯罪未得逞 :没有发生行为人所希望、行为性质所决定的侵害结果。这是区分于犯罪既遂的重要标志. (1)由于犯罪分类的不同,各种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具体包括:①以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如盗窃罪未发生窃得财物的犯罪结果;②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