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细胞附壁、滚动、嵌塞 ? 外周血管扩张 , 血压下降 ? 回心血量下降 , 心输出量减少 ? 组织间液增多 , 血液浓缩 , 血粘度增加 3 . 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心脑血流量 ↓ ? 血压 ? 心脏受抑 ? 意识丧失 ? 皮肤花斑 ? 尿量 ?? 临床表现 ? ? ? ? ? ? 休克期的临床表现 Stage III 微循环衰竭期 /DIC 期 微循环衰竭; DIC , MODS 特点 : 1. 血管功能障碍 2. 血液凝聚 3. 血管内皮损伤 4. 组织因子 5. 血细胞受损 6. 内毒素等作用 机制 血细胞聚集成团块,似淤泥状,在血管内摆动 ● 微血栓形成 , 回心血量 ↓ ● 血管活性物质 ↑→ 通透性 ↑ ● 出血 ● 脏器功能 ↓ DIC 休克 ● 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变慢 ● 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 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 血细胞破坏 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微循环灌流停止,加重缺氧,细胞 内溶酶体崩解,释放出蛋白溶解酶 催化蛋白质形成激肽,细胞自溶, 引起器官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 消耗了凝血因子 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严重出血倾向 微循环内血液淤滞,血液粘稠,酸性血高凝特性 毛细血管内形 成微血栓 缺氧、酸中毒破坏内皮细 胞,暴露胶原,启动内源 性凝血系统 严重组织损伤,凝血 因子 Ⅲ 入血,启动外 源性凝血系统 休克( shock) 第一节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一词于 20 世 纪 50 年代提出,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 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 质代谢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微循环的组成 (Microcirculation) 微循环的功能 阻力血管 (小动脉、微 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 血管前括约肌) — 调节血压与血液 分布 容量血管 (肌性微静脉 和小静脉) — 调节回心血量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 网和直捷通路) — O 2 , CO 2 , 营养 微循环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血压、血 液分布 回心 血量 物质 交换 微循环的调节 微循环的局部调节 (一)微循环灌流障碍 1. 低灌流 ( Hypoperfusion) 2. 无复流 ( No-reflow) 3. 再灌流损伤 ( Reperfusion injury) ( 二)微血管异常 1. 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 2. 微血管自律性改变 ---- “ 微血管运动” 3. 微血管通透性升高 4. 动静脉短路开放 (三)血液流变性障碍 一、休克的概念 休克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组织灌注和氧合不足的临床综合征,是在 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最常遇见的非常复杂的临床情况。但不论何种原因 引起的严重程度不等的休克,有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即组织灌注不足 以适应细胞代谢的需求。低水平的器官灌注,可导致组织缺氧,无氧代谢, 炎症瀑布反应激活和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低灌注的程度 和持续时间、受累的器官数目,以及先前存在的器官功能障碍。 二、休克的分类 ? 休克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病因分类最常用: ? 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失液、烧伤等) ? 分布性休克(感染性、过敏性、神经源性) ? 心源性休克(心梗、心律失常) ? 梗阻性休克(腔静脉梗阻、心脏压塞、张力性气 胸 ) 充足的血容量 维持组织灌流量的因素 心泵 毛细血管的舒缩功能 三、休克的发生机制 休克分期: 以典型失血性休克为例 : ? Ischemic hypoxia stage ( 缺血性缺氧期) ? Stagnant hypoxia stage (淤血性缺氧期) ? Stage of microcirculation failure/DIC (微循环衰竭期) Stage I : 缺血性缺氧期 休克 I 期微循环变化 (少灌少流 , 灌少于流) 微血管收缩痉挛, 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动静脉短路开放,组 织“少灌少流,灌少 于流” 特征 : 血管收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