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docVIP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诫 子 书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 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志、淫慢、险躁、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 教学难点: 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检查预习。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简介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yí)水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3、关于诸葛亮的诗词对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纪念堂过厅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忠臣楷模 一代贤相 两袖清风 打造三分基业 终四面楚歌 五丈原长星陨落 智慧化身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禀赋八斗雄才 虽九死无悔 十里堂众生评说 4、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火烧博望等。 5、写作缘由: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54岁)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二、初读,读熟课文: 1、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2、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5、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6、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重点字解释】: ①夫fú: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 ②君子:这里泛指德才兼备并出众的人。③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的意思。④淫:放纵,沉溺,无节制。⑤慢:怠慢,懈怠,松懈懒惰,不紧张。⑥励:振奋,振作。⑦躁:急躁,不冷静。⑧遂:终于,最终。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⑨接世:为世所接,被社会接受、认可,即对社会有用,适应社会。⑩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