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反思不仅是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 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实践做出的行为以及所产生的 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致女儿 的信》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1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让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 陶冶情操, 树立远大的理想, 具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 观、价值观。 、 然而在今天的教学中,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棘手的问题是 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有人云:这不是“早恋”,而是 “早熟”,或者“交往过密”。其实,这一现象说到底,就 是由于中学生生理的成熟而对异性未知领域产生的好奇心, 进而渴望探求的心理现象,发展成为所谓的“爱情”。苏联 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用生动曲折的童话 讲述了这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中所包含的“忠诚”、 “心灵的追念”、“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为而不是动 物的根本标志。不能把它简单的等同于性爱和繁衍后代。在 苏霍姆林斯基的童话故事中,讲到上帝三次看到的情形,当 上帝教给了他们如何筑造窝棚的方法,又把铲子给了男人、 1 / 10 谷粒给了女人之后并且说:“生活下去,繁衍后代吧。”一 年之后,上帝看的是“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熟睡 的婴儿”,而此刻的上帝感到迷惑、惊慌。五十年后的同一 天上帝再次光临人类时, 窝棚变成木造房屋, 荒地变成果园, 地里一片金黄的麦穗, 儿女们在收割, 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 上帝从老头、老太婆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 力量,而且有一种新的东西“忠诚”。又过三年之后,上帝 来到人间看到老头坐在土丘上,双眼充满忧郁悲伤,这是对 去世的老婆的“心灵的追念”。然而在更远处则是金色的田 野,火红的曙光,许多的青年男女构成一幅更为广阔灿烂的 爱情的生活画面,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衷败的纽带。 在西方人看来创了一切的“上帝”面对人类爱情的伟大力 量时,也只能“怒不可遏”最后是不可理解,带着深深的沉 思离去,而人却成了大地的“上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2 《致女儿的信》一文,系苏联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所作,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 年级上册中。在这封信中,作者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什 么是爱情”的问题,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其主旨 是:真正的爱情、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 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 “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 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2 / 10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文学 作品和大众文化 ( 影视、歌曲、杂志 ) 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 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遐想,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初涉“爱 河”,为他们心中所谓的“爱情”或多或少付出了代价。 “什么是爱情?”如若再在课堂上、学校教育中讳莫如深, 那与其说是保守落后,还不如说是冥顽不化。“如何向初中 生进行爱情教育”,这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 师,上好涉及爱情主题的课文, 让学生在享受美丽的文字时,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符合要求 的,是在尽职尽责做份内的事。基于此,我打算和学生坦然 地面对爱情这一话题,就像面对友谊、亲情、环保那样。 与众多的教参所设计的教法一样,我在引导学生“品读 鉴赏童话故事,深入探讨爱情真谛”时,由上帝三次来人间 所见,归结出:真正的爱情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 ; 必然 伴随着忠诚 ; 必然是心灵的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 念”。由此,

文档评论(0)

考试资料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