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 第九章 发酵罐放大与设计解读.ppt

发酵工程 第九章 发酵罐放大与设计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空气分布器 ? 作用: 吹入无菌空气,并使其分布均匀 ? 型式: 单孔管: 开口朝下,防止堵塞;管口距罐底约 40mm 环形管: 适用于细度极小且易溶于水的固体发 酵原料) 6. 换热装置 ? 夹套式 ( 结构简单、易加工、易清洁,热交换差 ) 5T 以下用 外 夹套式 , K 传热系数 =400-600kJ/m 2 hr? ℃ ? 竖式蛇管 ( 热交换强、蛇管设于罐内,不易清洁 ) 5T 以上 ; K 传热系数 =1200-1890kJ/m 2 ?hr? ℃ ? 竖式列管(排管): 传热系数较蛇管低,但冷却水流速较蛇管大,适用于气 温较高,水源充足的地区。 1. 发酵罐设计的基本原则 ? 发酵罐能否适合于生产工艺的放大要求 ? 发酵罐能否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三、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一)发酵罐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2. 发酵罐最大生产能力的确定 ? 考虑两方面因素 ? 微生物生长率、产物转化率 传质效率 ( K La 、 传氧效率 ) 传热效率 混合效率 ? 改善发酵罐的传递性能(传质、传热、混合)是发酵罐设计的 首要任务。 ? 发酵罐的操作因素 ( 传递性能 ) ? 传质工程 ? 随规模扩大, ↓, K La ↓ ,同等条件下传氧效率↓ ? 传热工程 ? 产热 Q 1 V 罐体积 ? 传热 Q 2 ∴ 除了筛选耐高温菌株外,改善发酵罐的传热性能十分关 键 。 α ? 罐表面积 A ? V ↑, ↓ R 1 V A ? 3. 发酵罐设计的基本要求 ? 发酵罐能在无杂菌污染条件下长期运转。搅拌器轴 封严密,减少泄漏;结构紧凑,附件少;无死角, 内壁光滑;管道等尽可能焊接,少用法兰;可维持 一定正压;取样口易于灭菌,各部分能单独灭菌。 ? 传质效果好(传氧性能好, K La 大) 。 ? 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传热性能好,冷却能力强)。 ? 功耗低(传递效率高,节能)。 ? 采用不锈钢,耐腐蚀及可以高温灭菌。 ? 应有基本控制系统(如 T 、 pH 、 甚至 DO 2 )。 ? 具有消泡功能(机械消泡或补消泡剂)。 ? 具有取样装置和冷却装置(防止水分损失)。 ? 要求放料、清洗、维修等操作简便,劳动消耗低。 ? 实验罐、中试罐应与生产罐有相似的几何形状, 以利于放大 。 (二)发酵罐的放大设计 1. 放大的目的和任务 2. 放大准则 3. 放大方法 1. 放大的目的和任务 ? 目的: 实现生物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化 生物技术产品产业 研发 的三个阶段: ? 实验室规模:菌种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 中试规模:确定放大规律及最佳操作条件 ? 工厂规模:通过产业化实验评价经济效益 ? 任务: 力求保持所有规模的发酵过程中有最佳的 外部条件,确保“发酵单位相似”。 本章内容 一、发酵罐的概念 二、发酵罐的类型 三、发酵罐的结构 三、通用式发酵罐的设计与放大 (一)发酵罐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 (二)发酵罐放大设计 四、重组菌生物反应器 ? 发酵罐: 进行微生物深层培养的反应器统称为发酵罐 一、发酵罐的概念 大型发酵罐 发酵罐的类型与发酵类型、工艺类型和产物类型有关。 顶搅拌 轴封 底搅拌 磁传动 气鼓式(鼓泡式) 内循环 无菌压缩空气作为提升力 外循环 管道式反应器: 发酵液通过管道流动代替搅拌 填充床(液体循环) 流化床(同通气搅拌) 自吸式发酵罐 :不需要空气压缩机,在搅拌器自吸入空气 伍式发酵罐 : 发酵罐内设套筒 ,多用于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酵母 通用式搅拌罐 ( 满足供氧、通气、搅拌 ) 气升式发酵罐 循环式 固定化发酵罐 二、发酵罐的类型 带有中央 吸气口 1. 外形、结构及几何尺寸要求 ? H/D=1.7 - 3 H — 筒身高度 ? H L /D=2 - 2.5 H L 按照装料 V L =70%V 总 计算 ? d/D=1/3 - 1/2 d — 搅拌器直径 ? W/D=1/12 - 1/8 ( 取 0.1 , 并留 1 — 2cm 间隙,以 防死角 ) W — 档板宽度 ? B/D=0.8 - 1.0 B — 下搅拌器距底间距 ? 1.5 ≤s/d≤ 2 s — 搅拌器间距 2. 搅拌装置 ? 搅拌的目的 ? 打碎气泡,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即 a ↑ ? 产生涡流,延长气泡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 ? 造成湍流,减小气泡外滞流液膜的厚度, K L ↑ ? 有利于混合及固体物料保持悬浮状态 ? 搅拌的效果 : ? 原生流 → 圆周运动(径向运动):层流及漩涡,原生流 速 V 原 ∝ n 挡板作用:次生流 → 轴向运动、翻动,决定混合好坏, V 次 ∝ n 2 ? 搅拌效果评价:传质、传热及混合效果 ? 搅拌器的形式 : 通用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