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
医医学学传传心心录录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医学传心录》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医医学学传传心心录录
字数:5484
医学传心录
诊脉传心诀
诊家之要四般脉,浮沉迟数为之则。浮沉轻重指端详①,迟数息中
分缓急②。浮而无力即为虚③,浮而有力便为洪。脉沉而无力是弱④,
微沉有力是为实。迟而有力滑脉居⑤,迟而无力缓与涩⑥。数而有力为
紧弦⑦,数而无力为芤脉⑧。浮迟即是表间虚,沉迟即是里冷极。浮数
原来表热真,沉数原来里热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
按:脉学讲的越繁琐,初学的人越难掌握。前人曾说:”切脉之
事,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
明” 。本诀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再从四脉的有力无力分出虚、
实、洪、弱等十种脉象。这种以纲带目,从简到繁,先易后难的诊脉方
法,使初学的人容易掌握。作者对诸脉脉象形容不够全面,间或有与
代脉学说法不尽符合处,但因作者已经申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
心之秘识”,故未修改。读者可参阅其它脉学,结合实践,互相印证。
①轻手按于皮肤之上即见者,谓之浮脉。重手按至肌肉之间始见
者,谓之沉脉。
②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脉来三至谓之迟脉。一息脉来六至谓之
数脉。(数:读朔,当快讲。)
③虚脉,迟大而耎,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④极耎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者.谓之弱脉。
⑤崔嘉彦 《脉决》谓滑脉:”迟而有力,滑而流利”又谓:”滑脉如
珠,往来旋转” 。
⑥缓脉:一息四至,应指和缓.往来自匀。涩脉:细而迟,往来
难。
⑦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数如切绳。弦脉:端直以长如张
弓弦。
⑧ 《脉经》谓:芤脉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如捻葱状。
诸脉主病
浮为风虚芤失血,滑为吐逆实为热,弦为拘急紧为疼,若是洪来多
发热。沉寒积痛微①冷结,缓主风虚涩少血,迟病冷顽伏积攻,濡弱气
血少分别②。长为壮热短为食,虚脉心中多恍惚,促③缘积聚热相攻,
结④为阴寒有所积,动⑤为惊悸血崩淋,牢⑥为寒痛木乘牌,代⑦为正
气已飘离,细⑧是精枯形瘦极。
①微脉:极细而耎,若有若无,按之若欲绝,至数不明。
②濡脉:虚耎无力,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却去,主血
虚,又主湿。弱脉主气虚。
③促脉:古人有两种解释,数时一止叫促脉(脉经) ;脉博急促也叫
促脉(脉学辑要) 。
④结脉:往来缓慢,时一止复来。
⑤动脉: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谓”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
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濒湖脉学》) 。一谓”数而跳突名动”( 《脉学
辑耍》何梦瑶) 。
⑥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⑦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且止有常数,必依数而
止。
⑧细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特点是脉窄,且波动小。
诊脉总要
脉中义理极微玄,一诊传心即了然。左寸心脉浮大散,左关肝胆脉
长弦,右寸肺脉浮涩短,右关脾胃缓大兼,两尺属肾宜沉软,此为无病
体安然。
春脉弦兮夏脉钩,秋脉毛兮冬脉石①,顺时为吉逆为凶,指下须详
辨生克。
左手人迎②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
要审定。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
者湿之病,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右手气口脉一盛,便是内伤饮食症。内伤劳倦脉浮洪,饮食伤脾脉
洪盛。又有七情气所缠,喜散怒弦忧涩认,悲紧思结恐为沉,惊则脉来
动不定,平其胃气保安全,实实虚虚能损命。
左关脉实肝有余;右关脉涩脾土虚。左关涩兮血不足;右关滑兮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