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医家:
诊诊脉脉三三十十二二辨辨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诊脉三十二辨》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诊诊脉脉三三十十二二辨辨
字数:5550
诊脉三十二辨
自序
祝序
一 辨诊脉大法
二 辨浮脉所统有十
三 辨沉脉所统有五
四 辨迟脉所统有五
五 辨数脉所统有二
六 辨滑脉所统有一
七 辨涩脉
八 辨肺大肠脉
大肠脉
九 辨心小肠脉
小肠脉
十 辨脾胃脉
胃脉
十一 辨肝胆脉
胆脉
十二 辨肾膀胱脉
膀胱脉
十三 辨心胞络三焦脉
三焦脉
十四 辨人迎气口脉
十四 辨人迎气口脉
十五 辨男女脉异
十六 辨老少脉异
十七 辨肥瘦脉异
十八 辨方宜脉
十九 辨候胃气脉法
二十 辨虚实子母
二十一 辨有脉无脉
二十二 辨脉不见
二十三 辨脉无根
二十四 辨内外宜细分
二十五 辨表里不可执
二十六 辨寒热有真假
二十七 辨脉有亢制
二十八 辨风食气脉
二十九 辨关格脉
三十 辨从脉不从症
三十一 辨从症不从脉
三十二 辨形气宜合脉
自序
脉虽四诊之一。其精微玄妙。非粗工庸术所能推测。晋王叔和之言
曰。心中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方治永乖。
以缓作迟。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若是乎辨之
不易也予何人斯。敢为脉辨。然理虽难辨。
自上古神圣以及 代名宿。虽兼望闻问。未有舍切而能施其巧者。
予又不得不为之辨。辨之云者。亦非敢于古人未发之旨。妄增一说也。
古人之言简质平意淡。多含蓄未易通晓。予则辨之使显。俾隐深之妙。
洞若观火。
及至后儒。各殚所学。博求众本。人持一说。莫所适从。予则辨
之。使其据经分剖。不致混乱。一辨大略也。自二辨至七辨。宗伯仁之
六脉。而着其所统共得二十九脉。每脉各注。其阴阳。肖其形象。如芤
动牢革之最难明者。皆有确义可寻。自八辨至十二辨。则详叙十二经源
流。不特尽脉所经行之处。与诊脉之法。如辨肺经。则肺之体。肺之
用。肺之性情。肺所受六淫七情之伤。以及肺之积。肺之败。不独知肺
之脉。兼尽肺之义。心脾肝肾。莫不皆然。而于胞络三焦。向所愦愦
者。尤极开晰。自十四辨至三十二辨。则究极脉中变化之奥。有全取诸
书者。则标其目。
虽粗工庸术。阅是编当亦有会。然不敢自谓无漏也。聊以此请正天
下。有知予盖留心于此道者。或肯惠然赐教耳。
祝序
管侗人先生。不知何许人。此书为其手着。言简意赅。了如指掌。
洵有裨初学之书也。予于今春。得于吴市之旧书肆中。虽为抄本。而简
端有新刊二字。似当时已付梓行。大约流传未广。致湮没。惜哉。爰将
原本邮寄吉生仁丈。即烦校正付印。以公同好云。
癸亥鞠秋下浣海昌后学祝绍钧识于吴门客次
一 辨诊脉大法
脉者。血气之先也。血气盛则脉盛。血气衰则脉衰。王叔和分七表
八里九道七表者。浮芤滑实弦紧洪也。八里者。
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也。九道者。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也。滑伯仁括
之以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浮沉之脉。轻手重手而取之也。芤洪散大长
濡弦皆统于浮。伏短细牢实皆统于沉。迟数之脉。以己之呼吸而取之
也。缓结微弱皆迟之类。疾促皆数之类。滑涩之脉。则察夫往来之形
也。滑类乎数。涩类乎迟然脉虽似而理则殊。数为热。迟为寒。滑为血
多气少。
涩为气多血少。究而论之。叔和表里之说。不可不知。伯仁之论。
尤捷而便。诊时男左女右。人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密下指。掌后高骨
为关。先以中指定关位。徐下前后二指。要得举按寻三法。轻手循之曰
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下指时轻按以消息之。次
重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