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 )服务质量 ? VoWLAN 需要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 ,以最小化可导致服 务质量降低的 丢包、延时和抖动 等现象。为了改善最初的 IEEE 802.11 规范缺乏 QoS 的问题, 提出了 IEEE 802.11e 标 准, Wi-Fi 联盟也发布了无线多媒体 (WMM) 作为 IEEE 802.11e 规范的过渡体。 ? WMM 和 IEEE 802.11e 规定的优先级,从高到低是语音、 视频、尽力而为和背景传输类别 。 IEEE 802.11e 和 WMM 规范将成为几乎所有的 WLAN 硬件的基本技术要求,至少 是需要 VoWLAN 应用的硬件。 ( 4 )无缝漫游 ? 仅仅完成 RF 覆盖还不能有效保证不间断 VoWLAN 服务的 无缝漫游。 VoWLAN 漫游用户还需 在接入点之间快速转 换,以避免切换中的时延与包丢失 ,这样服务质量才不会 降低或中断。 ? 当语音用户从一个接入点转换到另一个时, 与新接入点的 链接与认证应当快速执行 ,以避免通话质量的下降。典型 地,当包延时与抖动在 50 ms 以下时, VoWLAN 的性能最 佳,而延时接近 150 ms 时,通话将掉线。 如 IEEE 802.11r 标准所述,为达到无缝漫游所需的快速切换,在切换前应 完成预认证操作。 ? 信道分配模型如下图所示,它基于 2.4 GHz 频带上 的三个不重叠信道 1 、 6 、 11 。 ? 然而,有些地区(如欧洲、日本等)允许此频带 内有 13 个信道,这样在信道 1 、 5 、 9 、 13 之间 最小 频率重叠的前提下 ,可 允许有 4 个接入点工作,可 潜在地将网络容量增加 1/3 。这种允许附加信道的 分配模型如下下图所示。 IEEE 802.11b 接入点在三个非重叠信道情况下的信道分配模型 IEEE 802.11b 接入点在四个非重叠信道时的信道分配模型 ? 规划工具 如 Wireless Valley 公司的“ LAN Planner” 可用来 改进 WLAN 的设计 ,该工具可以对期望的网络性能进行仿 真并以图形显示。 ?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 、信号干扰比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 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吞吐量和误比特率 (Throughput and Bit Error, BER) 等信息可以用数字化现 场规划显示,这样可以对复杂的环境进行更精确的规划。 ? 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不但可以 自动布局与配置网络部件 , 还可 自动生成材料和维修记录清单 ,从而简化接下来的网 络实现步骤。 ? 见:补充 ---r-ch3--PD_ 思科无线网络设计 --site_survey_base_ap.ppt b. 利用无线交换机进行设计和部署 无线交换机不仅可以 改变两个站点间网络通信的路由 方式 ,特别在大型 WLAN 安装时,还 提供有助于设计 和后继配置的工具 。典型的 无线交换机工具包 包括: ? 根据容量和覆盖区域的 自动布局规划 ; ? 多接入点和 WLAN 交换机的 集中配置 ; ? 简单的 监控和操作 ,从 检测及定位非法的接入点 到 传输功 率自适应调整 ,来 消除覆盖缺口并优化网络性能 。 无线交换机 特性 描述 自动现场勘 测工具 大多数无线交换机 提供 自动现场勘测工具 , 该工具产生 输入勘测数据用来仿真 WLAN 工作 环境。 接入点位置 规划 此工具允许从 CAD 程序输入 建筑蓝图及结构 说明 ,使用 内建的传播模型 来 确定接入点的最 佳位置 ,并考虑到 建筑材料、路径损耗及衰减 。 无线交换机自动规划工具 c. 网络桥接(点到点无线连接) ? 如果 WLAN 要求 连接 两个分离的工作区域 ,例如从一个建 筑物内的 WLAN 连接到另一个建筑物内的有线或者无线 LAN ,这就 需要设计点到点的连接 。 ? 由于 RF 在户外的传播比室内更容易预测,所以通常设计 点到点连接比前述的室内布局设计要简单。如果能够 确定 适当的天线位置,在其之间提供直接的视距传播 (也需要 链路预算)。 ? 在给定 链路范围和所用的 RF 频带 情况下,所确定的 发射 功率和天线增益 的结合,应能使 接收端有足够的接收信号 强度 以获得 期望的数据速率 。 ? 见补充材料 ---AP 工作模式 3. 试验性测试 ? 试验性测试将包括 安装若干最终应用于该工程的同类型接 入点,且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