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下水资源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西地下水资源简介 一、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与东南沿海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区内高温多雨、山多河川多、岩溶广布、平原较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的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0%。广西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940~2452mm之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550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水量70~80%集中于4~8月。 广西生物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稻谷和玉米为主,还有薯类、小麦、杂粮、大豆。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是国家的重要蔗糖基地之一,其它经济作物如花生、烤烟、蚕茧、水果等,有明显的发展优势。野生动物物种929种,其中149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植物有8000多种。森林面积8.17×104km2,森林覆盖率34.5%。 桂西峰丛洼地、桂中峰丛洼地、峰林谷地、桂西南峰丛峰林谷地这些严重缺水地区,岩溶发育,地下水埋藏深度大、植被不发育,不易修建水利工程,这些地区往往人畜饮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劣,多为贫困地区。 广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桂林山水、北海银滩等闻名世界。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广西地处南华准地台西南部。准地台基底主要由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变质碎屑岩组成,主要分布于桂北、桂南、桂东南。泥盆系—中三迭统构成盖层,其中,下泥盆统和中三迭统为海相碎屑岩,其余则为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主要分布于桂中至桂西南。上三迭统、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砂泥岩红层则分布在桂东南、桂南等的多内陆盆地中。第四系松散土层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河流谷地和桂中岩溶平原。总沉积厚度8万余米,分布面积21万多km2。 广西有侵入岩体2140多个,面积2万余km2,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广西地下水分为孔隙水、孔隙裂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等四种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类划分成松散岩类、红层钙质砾岩类、红层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岩浆岩类等八个含水岩组。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北海、合浦、南宁以及钦州等地,总面积为3134km2。 红层钙质砾岩类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分布于邕宁、良圻、邹圩、附城一带,共面积469km2。红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右江河谷的百色盆地和南宁盆地,桂西南的上思盆地和宁明至海渊盆地,桂南的钦州至灵山盆地,桂东南的容县盆地和金鸡盆地,桂东北的望高至回龙盆地,总面积4652km2。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分布于武鸣~靖西、贵港、忻城、河池、桂林、柳州等大部分区域,面积76158km2,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至下三叠统,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含燧石灰岩夹白去岩、泥灰岩等。地貌为峰丛洼地、谷地、峰林、峰丛谷地和弧峰平原,岩溶强烈发育,岩溶槽谷、洼地、谷地、落水洞、漏斗常见;溶洞、有水竖井、岩溶潭、地下河天窗,岩溶大泉及地下河较发育。全区发育600多条地下河有580条分布在该含水岩组中,该含水岩组发育的溶洞是地下水赋存的主要空间,其内蕴藏着丰富的岩溶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桂北的南丹、环江、柳城至鹿寨,桂东北的永福至临桂、荔浦至平乐,桂西、桂中,桂东南也有零星出露,总面积20176km2。 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广泛分布于全区各区域,总面积为98437km2。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桂北、桂东和桂东南地区,面积11995km2。岩浆岩类风化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北、桂东南、桂南地区,桂西南、桂西仅小面积出露。 广西岩溶区的地下河是一种独特的水文地质现象,它类同地表水系一样,每条地下河都有自己的流域,在流域范围内同样显示出主、支流的基本轮廓,形成一个完整的补给、迳流、排泄系统。全区具有河流主要特征、长度大于2km,并独立存在的地下河共有435条,总长度约1万余公里,平均分布密度0.1km/km2,枯季总排泄量约191m3/s。地下河主要分布在湘桂铁路线以西的石山地区。 广西的岩溶大泉,系指枯季流量在50L/s以上的泉,其总数为296个,总流量为39096 .91L/s。其中上升泉 74个,占25.00%;下降泉 222个,占75.00%。从地理位置看:多分布于湘桂铁路以东,桂东北、桂东南和桂中的东半部。从地貌上看:多分布在岩溶谷地和岩溶平原。从地层上看:主要产出在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中,白垩系上统(k2钙质砾岩)次之(表2-6)。按构造部位:大泉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新华夏系断裂东侧。按含水岩组:分布在碳酸盐岩裂隙溶洞含水岩组的大泉占90%,有10%分布于碎屑岩、碳酸盐岩溶洞裂隙含水岩组。广西岩溶大泉的成因,主要与断裂、褶皱和岩层组合有关。 广西有32处温泉,绝大部分分布于湘桂铁路以东,多分布在大断裂带附近或花岗岩体附近地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