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2.5 水平内支撑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道水平支撑宜设置在同一标高并形成整体,上、下各道水平支撑的布置宜对齐; 2 应方便土方开挖和地下主体结构的施工;支撑构件宜避开地下主体结构的墙、柱等竖向构件; 尤其立柱 3 基坑阳角部位的支撑应加强; 4 相邻支撑的水平间距较大时,宜在支撑的端部设置八字撑; 5 支撑竖向设置应有利于控制围护墙的内力和变形; 6 上、下各道水平内支撑之间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3.0m,每道内支撑与其下面在拆撑前需施工的楼板(或底板)之间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700mm。 · 内支撑结构 10.2.6 竖向斜撑体系的布置要求: 1 竖向斜撑布置宜均匀、对称; 2 斜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大于35°,软土层中不宜大于26°; 3 斜撑基础应具备可靠的水平和竖向承载能力,斜撑与基础、斜撑与围檩之间的连接应满足斜撑构件内力的传递要求; 4 斜撑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置竖向立柱; 5 斜撑基础与围护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应满足基坑内侧预留土坡的稳定要求和围护墙侧向变形的控制要求。 · 内支撑结构 坡角留土等效开挖深度(一道支撑情况) 淤泥质土中(留土边坡坡度为1:3): 工况a和工况b对应的H2分别为3m和4m · 内支撑结构 坡角留土等效开挖深度(一道支撑情况) 粉土中(留土边坡坡度为1:1): 工况c和工况d对应的H2分别为4m和5m · 内支撑结构 10.3.1 内支撑结构应考虑下列荷载和作用: 1 围护墙传至内支撑结构的荷载;——水平向 2 内支撑结构的自重和施工活荷载,施工活荷载取值不宜小于4.0kN/m2; ——竖向 3 钢支撑的预加压力; 4 温度应力;——当构件长度超过40m时宜考虑10%~20%的变化量 5 立柱之间的差异沉降引起的附加应力。 隆起、沉降。上海地区坑底隆起经验值:1%H · 内支撑结构 10.3.2 内支撑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结果应按最不利工况取值; 2 可采用平面杆系模型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节点可按刚接考虑,钢支撑节点宜按铰接考虑; 3 边界约束的数量、位置应根据对支撑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最小的原则确定; 4 钢筋混凝土围檩的内力和变形可按多跨连续梁计算,钢结构围檩可按简支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相邻水平支撑的中心距; 5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支撑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可按多跨连续梁或空间框架进行计算。——栈桥宜采用空间框架结构分析 · 内支撑结构 10.4.1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内支撑构件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其竖向平面内计算跨度的1/20;围檩(或压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其水平向计算跨度的1/10,截面高度不宜小于相邻支撑构件的截面高度; 10.4.2 钢支撑体系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钢支撑受压杆件的长细比不应大于150,受拉杆件的长细比不应大于200 10.4.3 立柱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格构式钢立柱的长细比不宜大于25; 2 采用钻孔灌注桩作立柱桩时,钢立柱锚入立柱桩内的长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钢立柱边长的4倍;在钢立柱伸入的长度范围内,钻孔灌注桩箍筋应加密,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 内支撑结构 目 录 1 总则 10 内支撑结构 2 主要术语、符号 11 锚杆 3 基本规定 12 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支护结构 4 勘察与环境调查 5 支护结构侧压力计算 13 地下水控制 6 桩墙式支护结构 14 基坑土体加固 7 放坡 15 施工要点 8 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 16 环境保护 9 重力式水泥土挡墙 17 基坑监测 11.1.1 土层锚杆的使用年限不宜超过2年。——临时性锚杆 11.1.2 土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