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死刑存废的思考管理论文
目录
一、死刑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二、死刑存废之争及其立论基础
三、死刑存废的条件
正文
摘要:死刑作为最古老的刑罚手段,其存废之争已经延续了两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人权意识的增强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死刑正逐步退出世界历史舞台。目前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世界的一种潮流和趋势,而中国作为为数不多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死刑是存还是废,在国内引起了盛世空前的讨论,本文将从法学界的死刑存废之争以及死刑存废的条件、民众反对废除死刑的原因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我国应从限制死刑开始逐步废除死刑的结论
下载论文网
关键字:死刑存废;功利主义;报应主义;社会条件
一、死刑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中国历史上素有重刑轻民的传统,死刑因其巨大威慑力,而备受统治者倚重和青睐,其名目之多、范围之广、执行方法之残酷、受刑人数之众多,实乃世界各国所罕见。从古至今,我国死刑之名和死刑之法有三十余种,包括:诛、族、戮、夷、焚、烹、炮烙、腰斩、生埋、定杀、沉渊、袅首、弃市、凌迟、具五刑、绞、枪杀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普遍采用严刑峻法的刑事政策,汉武帝时死刑达四百九十余条,至清末死刑种类已达八百一十三种。新中国建立以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规定了35个死刑罪名。但随着我国治安形势的恶化,立法机关又通过单行法规增加了54个死刑罪名。1997年刑法将死刑罪名大幅削减,最后保留了68个死刑罪名。从死刑的发展演变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对应判处死刑的罪行的种类,从法律规定的数量来说大大减少;二是死刑由原先的多种残酷执行方法而变为以较为人道的方法来执行。
不过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权保护的逐步重视,人们对死刑的看法也从崇拜和肯定渐渐走向怀疑和否定,死刑作为一种流传久远的惩罚制度之正当性受到挑战。而且,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第一次废除死刑的高潮,紧接着二战后又出现第二次高潮,现在在立法上废除死刑或者在司法上不判决、不执行死刑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根据大赦国家的最新资料统计,截至2007年10月,全球己有130个国家和地区废除死刑。2007年12月17日美国新泽西州正式决定废除死刑,将死刑改为终身监禁且不得保释,至此,全球共计131个国家和地区废除了死刑。有的学者认为,死刑废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趋势,中国也应该趁早废除死刑,不能逆大流,更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在此背景下,死刑存废之争拉开帷幕。
二、死刑存废之争及其立论基础
众所周知,死刑废除论的观点和思想是由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首次系统阐述的,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从国家刑罚权的角度,认为国家没有处死公民的权力;二是从死刑本身的缺陷出发,论证死刑存在着许多弊病;三是从死刑的正面效益不如无期徒刑的角度,论述了死刑的无效性和不必要性。[1]承贝卡利亚思想之余绪,后世死刑废除论者又以各种理由为基础来论证废止死刑的必要性,其主要观点大致为以下几种: (1)认为死刑违背了社会契约,因为人们在建立社会契约时不可能将自己的生命权也交给政府来处置;(2)认为死刑的适用断绝了犯罪人的改过自新之路,对于确实无可救药的犯罪人,终身监禁也能收到剥夺其再犯的效果。同时,死刑的适用并无巨大的威慑效果,对于犯罪的一般和特殊预防都是不必要的;(3)死刑一旦发生误判,就会错杀无辜,无法挽回;(4)死刑导致浪费了本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是种不经济的惩罚方式;(5)认为死刑和禁止杀人的国家法律是自相矛盾的,法律不能出尔反尔前后矛盾;(6) 死刑违反了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生命权,生命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犯罪分子享有平等的生命权;(7)认为死刑犯的犯罪有轻重之分,而死刑并无差别和幅度可言,有悖于罪刑等价原则;(8)认为死刑的适用是残酷和违反人道的;(9) 认为死刑是远古野蛮时代血腥复仇的遗留。
然而,死刑保留论者与死刑废除论者针锋相对,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死刑保留论者认为:(1)死刑并不违背社会契约,人们在建立社会契约时把生命权也一并让渡给了国家;(2)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再犯能力的终极手段,同时死刑具有不同于其他刑罚方法的巨大威慑效果,对于犯罪的一般和特殊预防都是必要的;(3)在现代司法之下误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4)自由刑的适用才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死刑才是最经济的方式;(5)死刑与国家禁止杀人的法律规定并不矛盾,相反,死刑就是为了更好地使国家禁止杀人的法律得到执行;(6) 死刑不违宪,也不侵犯人的生命权,因为犯罪分子在侵害被害人生命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权,那些用残忍手段杀害无辜者的犯罪分子, 理应受到相同的或相称的处罚,而死刑就是最公平的惩罚,是法律公平、公正的体现;(7)对犯重罪的人不处死刑才违背罪刑等价原则,而且废除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