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热门阅读徐文长醉论“宋四家”素材.docxVIP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徐文长醉论“宋四家”素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徐文长醉论“宋四家” 大明朝隆庆四年正月初一,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徐渭酒后兴致高涨,身边偏偏没有计较枪法的道友,只得呼唤书童笔墨侍候,胡乱写下一篇漫评古人书法的文章来。 这是一则酒后散打古之书家的即兴小品,最见徐文长骨子里的真性情。吾乡蜀土人士喜言:酒后说真话,天王老子都不怕。观文长先生文中所评之人,哪一个不是天王老子般的书坛名家?要说这些人个个牛皮哄哄,莫不为一时骚坛之翘楚,倘若论之不当,势必遭人非议,落得个诽谤先贤的恶名。 文长先生则不同,前人论其书笔意奔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赞其人胸中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叱而奴之。 好一个叱而奴之!若非胸有雄兵百万,哪来的这等英雄气概? 徐渭醉论宋四家之书,虽为酒后款款而谈之语,却多真知灼见,或褒或贬,无一不精妙入微。 苏东坡幼学王羲之,后习颜真卿,笔圆韵胜,在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居宋四家之首。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许多书者以此认为,苏大学士的书风肯定像他为人一样潇洒。其实不然,苏轼绝大多数的书法作品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单个的字外形左低右高,但通篇布局整齐划一的章法,却处处透着老朴和庄重。 黄庭坚出生于诗书之家,博学多闻,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他的书法纵横拗崛,最大的特点在于重韵尚意,写来疏朗有致,如明月清风。黄鲁直与苏轼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二人一个尚韵味,一个重天韵,共同将宋代书法的文人气推向了高峰。 米元章书画俱佳,为宣和年间徽宗皇帝赵佶钦点的书画学博士,于篆、隶、行、草、楷各种书体无一不精,尤以行草著称于世。他把自己的行草称为刷字,书写时笔迅疾而劲健,重视整体气韵而又兼顾细节完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豪迈的气势。米芾的行草笔力充沛,气势凌厉,具有跌宕跳跃的风姿、天马行空的神气。 蔡襄为人刚正不阿,字如其人,端劲高古,容德兼备。蔡君谟善楷体,其在潜心研究古人书家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而自成一体。其书浑厚端庄,淳淡婉美。尤其他的晚年之作《澄心堂纸尺犊》,可视其为蔡襄传世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作。全文以行楷写成,一笔一划尽显晋唐风骨,字体富态,工致而雍容。 然则徐渭之《评字》,其论又与诸多前人的看法不一。被誉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的文长先生,本身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书画大家,他在评宋四家书法时,虽然也论及章法,但更多地注重创作者的个性是否鲜明。 故而,青藤先生说:黄庭坚书法的优点是整体上的纵横构密,缺点是不够潇洒;苏东坡书法的特点胜在老朴,其端庄凝重的书风,一点也不像他为人那样洒脱;米南宫的字有一股出尘的仙气,超凡脱俗,遗憾的是尚有生熟,不及黄涪翁之字的圆熟;蔡襄的字工工正正,近似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的风格,劲净而匀,乃其所长。可惜他的书法作品太过工稳,而略显俗气…… 纵观前人论宋四家书法的文献,枚不胜举,笔者却独赏青藤先生之论,何也?原因就在于徐渭对书法的看法,不论书法而论神,崇尚潇洒超逸、不羁俗套的大境界。是故,作者不无感叹地说:迨布匀而不必匀,笔态入净媚,天下无书矣。 青藤先生不仅对前人的书法点评精妙入微,更加难能可贵的还以自己书法创作中的心得体会,告诫艺术家们要善于观察生活,用心感悟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从中得到启示,体会出书法与之的奥妙关系。诚如宋代书法家雷太简所言:闻江声而笔法进。 江声之中,笔法从何而得?这种只可意会的心灵感悟,当然也只适合与知者言,怎么可能和村夫俗子说起呢?青藤先生高洁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一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