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热门阅读天宁寺塔到底建于哪年素材.docxVIP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天宁寺塔到底建于哪年素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天宁寺塔到底建于哪年 天宁寺塔建于1119年至1120年 大辽建塔碑记载天庆九年奉圣旨起建天王寺砖塔一座 1992年修塔时在宝顶座中发现了一块建塔碑,这块《大辽燕京天王寺建舍利塔记》碑文为:皇叔、判留守诸路兵马都元帅府事、秦晋国王,天庆九年奉圣旨起建天王寺砖塔一座,举高二百三尺,相计共一十个月了毕。非常明确此塔名天王寺舍利塔,建于辽末天祚帝天庆九年至十年(1119年至1120年),这位主持建塔的皇叔名叫耶律淳。建塔两年后中京失陷,天祚帝出逃,耶律淳在燕京自立为帝,号天赐皇帝,改元建福,但仅三个月便死了。虽然塔建于辽,但是许多历史文献却把它和北魏光林寺、隋代弘业寺混为一寺,经常被一些文章引用。只有82年前(1935年)梁思成、林徽因著《平郊建筑杂录——天宁寺塔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对唐代以来十种文献逐一考辨后提出:其确实性根本不能成立,接着从(一)整个建筑物和图案之形式;(二)建筑各部之手法或作风入手,分析塔的形制,得出了此塔是辽末的作品,与建塔碑所记完全一致。此文原载于1935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2001年收入《梁思成全集》第一卷。 辽代天宁寺与隋代弘业寺并无关系 明清古籍《长安客话》《帝京景物略》等记载有误 其实,辽代的天宁寺与隋代的弘业寺并无关系。隋文帝曾在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下诏:……宜请沙门三十人,……分道送舍利前往诸州起塔,……就有山水寺,所起塔依前山。……所司造样,送往当州。二年(公元602年)又下诏再次颁送舍利建塔,这次共五十一州,其中就有幽州。《续高僧传·宝岩传》记载:仁寿下敕召送舍利于本州弘业寺,即元魏孝文帝之所立也,旧号光林,依峰带涧,面势高敞。自开皇舍利到前,山恒倾摇未曾休止,及安塔竟,山动自息。此处之开皇也是隋文帝年号,但在仁寿之前,《续高僧传》是唐朝道宣所著,唐记隋事,略有差错,可以理解。此后仁寿四年又颁送舍利于三十州,前后共计一百一十一所。其中幽州是刺史陈国公窦抗驻地,位置重要,所以二次获颁舍利建塔,不过此塔位于州治蓟城内的智泉寺,与弘业寺无关。 弘业寺在唐代改名为天王寺,供奉毗沙门天王。元人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载,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一度改弘业寺为大万安禅寺。到了明代,蒋一葵著《长安客话》、刘侗著《帝京景物略》,直接就把天宁寺的前身说成是隋的弘业寺,此说又被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和乾隆二十一年、四十七年(1756、1782年)《御制重修天宁寺碑》所沿用,长时期误导后人。 自1992年建塔碑发现以后,这些说法不攻自破,但即便未发现以前也站不住脚。其一,隋仁寿颁舍利建塔明确要求,塔须建于山水寺内,后倚山岺,弘业(光林)寺所在地势依峰带涧,面势高敞,而幽州城里却是平坦的街坊,两者地形不符。其二,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塔发现辽代雕版印经,刻经者既有燕台弘业寺僧,又有燕京右街天王寺僧,可见辽代弘业、天王两寺并存;其三,唐代幽州城内建天王寺,专供毗沙门天王(汉译北方多闻天王),没有建塔记载,弘业寺则建塔藏舍利,唐寺与隋寺同时存在。 这一百一十一座舍利塔都是由朝廷所司造样,送往当州,统一式样建造。据唐会昌六年《采师伦重藏舍利记》碑:幽州刺史窦抗智泉寺创木浮图五级,这些舍利塔都是五层木塔。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遣数十名僧人到中国学法,可能同时由他们带回了隋仁寿寺所司造样的标准塔式,现存日本飞鸟时期(相当中国隋朝)的法隆寺五重塔大约就是按照此式建造的,它的平面尺度与长安隋大兴(长安)灵觉寺方塔遗址和南京(蒋州)栖霞山舍利塔(五代时改为八角五层石塔)基本一致。这种五层舍利塔其实只是外形仿成楼阁式样,而内部并不分层,也不能登临。 那么真正的光林——弘业寺在哪里呢?据《日下旧闻考》引《山行杂记》记载,香山之南有门头村,村后有万安山,山后有寺名宏(原为弘,避乾隆名弘历,改弘为宏)教禅林,山门内有大神通塔院,前有平台,后有泉水,与《续高僧传》描述的弘业寺基本一致。门头村为西山浅山区入口,由于背靠万安山,金代一度改名为大万安禅寺,元代重修,复名大宣文弘教寺,从万安、弘教(教与业通)、塔院等地名和山水地形分析,大致可以认定这里就是弘业寺所在地。《日下旧闻考》编者也说这里相传为宏(弘)教寺遗址,清代改建为法海寺、法华寺,近代已荒废,附近划入万安公墓范围。 中国第一座用具像 诠释经义的密檐式塔 建塔碑中留有垒塔作头和 勾当等工匠大名 天宁寺塔的文化价值同样不可小觑,可以归纳为宗教意义和建筑艺术两部分。 首先是宗教意义。中国的佛教,由魏至唐主流都属大乘派,共形成八宗,八宗又分为重经义的显教和重仪轨的密教,以及融合两者的圆教。其中华严宗就是中国自创的一种圆教,所奉经典也引入了《圆觉经》,传法的场所名圆觉道场。北方契丹人有拜日的习俗,又接受了以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主尊的华严教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