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案
【篇一:《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品读课文,感受莲
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3、学习作者 “出淤泥而不染 ”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作者 “出淤泥而
不染 ”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
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
文坛名留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
“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说”是古一代的
一种文章体裁, 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
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 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
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 “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
三、作者及背景
周敦颐 (1017--1073) ,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谥号
元公,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因为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建造 的房屋是用家乡的濂溪命名的, 后人便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推崇孔
孟的儒家学说, 同时继承了古代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 后被他的
弟子发展成了濂溪学派。
1071 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军( “星子 ”是江西省星子县, “军 ”是
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
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
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 55 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
余饭后,
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
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
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1179 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
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
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 “闻道移根玉井旁,
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朱熹以后,
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
四、整体感知 1.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是读准字音及
节奏。
2.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存在问题。 五、疏通
文章
1、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
彼此交流讨论。
学生无法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2、教师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词: ●中通外直:莲花的茎中空外直。 ●
不蔓不枝:蔓和枝,两个词语为一种
词性,它们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 “长藤蔓,长枝节 ”。
●香远益清: “远 ”字,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意为 “向远处传播 ”。 ●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没有宾语从句,所以当宾语是个句子时,就
要在宾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 “之 ”字取消这个句子的资格,这样才能
作宾语。
“莲之爱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莲 ”是“爱 ”的宾语,
而宾语前置到谓语之前,就要用 “之 ”做连接。
“水陆草木之花 ”中的 “之”,是 “助词 ”,翻译成 “的 ”。
六、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作者为
什么如此爱莲?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洁,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谦逊、质朴。
体态气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的正直坦荡,不攀附权贵、不阿
谀逢迎; “香远益清 ”芳香,用以说明君子的美名远播。
风度气韵: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尊自重。
作者爱莲花一方面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更重要的是因为
莲花身上具有君子的美德。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大家齐读这段话,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 这篇文章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写了菊花和牡
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衬托:(如果学生只能回答出衬托,要
提示学生,看同样是衬托,角度有什么不同?)菊 —— 正衬,牡丹
—— 反衬。作者是用陶渊明追求隐逸和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来
衬托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其实作者写三种花的目的是要写三种人,是要再现他们不同的人生
态度和追求,最终表明作者周敦颐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志向,
这种写作手法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叫做 “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志向、抱负、情趣、愿望和要求等。
像我们以前学过的《石灰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梅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用设备技术规程-联轴器维修技术标准200808.doc VIP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四川爱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招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T/CAQP 001-2017_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pdf VIP
- 全运动员选拔与训练实施方案.doc VIP
- 财务管理在交通与道路工程中的应用.pptx VIP
-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六年级 第4课《相信自己》课件.pptx VIP
- 国庆节的国庆文化知识竞赛.docx VIP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会议记录.pdf VIP
- T SHAEPI 001—2022 净味环保沥青气态污染物减排性能技术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