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优质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案 【篇一:《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品读课文,感受莲 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3、学习作者 “出淤泥而不染 ”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作者 “出淤泥而 不染 ”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 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 文坛名留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 “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说”是古一代的 一种文章体裁, 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 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 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 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 “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 三、作者及背景 周敦颐 (1017--1073) ,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谥号 元公,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因为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建造 的房屋是用家乡的濂溪命名的, 后人便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推崇孔 孟的儒家学说, 同时继承了古代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 后被他的 弟子发展成了濂溪学派。 1071 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军( “星子 ”是江西省星子县, “军 ”是 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 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 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 55 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 余饭后, 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 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 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1179 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 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 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 “闻道移根玉井旁, 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朱熹以后, 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 四、整体感知 1.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是读准字音及 节奏。 2.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存在问题。 五、疏通 文章 1、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 彼此交流讨论。 学生无法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2、教师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词: ●中通外直:莲花的茎中空外直。 ● 不蔓不枝:蔓和枝,两个词语为一种 词性,它们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 “长藤蔓,长枝节 ”。 ●香远益清: “远 ”字,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意为 “向远处传播 ”。 ●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没有宾语从句,所以当宾语是个句子时,就 要在宾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 “之 ”字取消这个句子的资格,这样才能 作宾语。 “莲之爱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莲 ”是“爱 ”的宾语, 而宾语前置到谓语之前,就要用 “之 ”做连接。 “水陆草木之花 ”中的 “之”,是 “助词 ”,翻译成 “的 ”。 六、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作者为 什么如此爱莲?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洁,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谦逊、质朴。 体态气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的正直坦荡,不攀附权贵、不阿 谀逢迎; “香远益清 ”芳香,用以说明君子的美名远播。 风度气韵: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尊自重。 作者爱莲花一方面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更重要的是因为 莲花身上具有君子的美德。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大家齐读这段话,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 这篇文章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写了菊花和牡 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衬托:(如果学生只能回答出衬托,要 提示学生,看同样是衬托,角度有什么不同?)菊 —— 正衬,牡丹 —— 反衬。作者是用陶渊明追求隐逸和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来 衬托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其实作者写三种花的目的是要写三种人,是要再现他们不同的人生 态度和追求,最终表明作者周敦颐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志向, 这种写作手法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叫做 “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志向、抱负、情趣、愿望和要求等。 像我们以前学过的《石灰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梅花

文档评论(0)

153****3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