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幽州台歌优质教案
【篇一:《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
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
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演讲 :
: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吗。孤独是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的内心酸楚,孤独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的怀才
不遇,孤独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 ?? 其
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现在我们就去感
受一位大唐诗歌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中坚人物内心的那份孤独。
二、学习《登幽州台歌》
1.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陈子昂( 661 ~702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
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24 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
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他曾在 26 岁、36 岁两次从军边塞,
对边防军事问题 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 38 岁后解职回乡,为县
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
反对柔靡之风。有《陈伯玉集》。 6 96 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 犯边,
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出征,陈子昂随军参谋第二次来到边塞。
武攸宜亲贵出身,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反
遭贬斥,降为军曹, 因而抑郁不得志。蓟丘是春秋时燕的旧都,燕
昭王姬平曾在这里修碣石宫,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天下贤豪之
士,乐毅、邹衍、剧辛等人先后到燕,助昭王大败齐国,称雄一时。
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表现了诗人什么 样 的感受?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
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4.诗人为什么会 “怆然而涕下 ”?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 无边
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
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
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 “怆然而涕下 ”!诗歌中所表达
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
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 功的积极精神。
【篇二:《登幽州台歌》教案】
【篇三:《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
案设计)】
18 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
步感受盛唐气象。
2. 背诵这首诗。
说明: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诗作,读经典就要读出经典
中的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任务。唐朝是悠
悠历史中一座奇峰,唐诗是诗歌王国的奇葩。读唐诗,品唐朝之气
象,会滋润我们年轻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登幽州台歌》是体现陈子昂诗歌主张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
着齐梁浮艳、织弱诗风的影响已一扫而空,盛唐诗歌创作的新潮即
将涌现。韩愈《荐士》诗云: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指出了
他对唐诗的开启作用。读《登幽州台歌》不仅要读出陈子昂的怀才
不遇的悲慨,还应该读出盛唐的端倪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
2. 难点: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说明:诗歌是情绪的抒发,读诗的重点首先是读出诗人的情绪情感。
当然,诗无达诂,教师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另外,为了更好的读懂
诗歌,也应该注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盛唐气象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但是,从初唐诗歌中读出这点来
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有初浅
的感受也就可以了,不必急于求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怀。 范读,或者放录音;
指导齐读。
在听读中感受;
在朗读中沉浸。 带动学生积极的主体体验,更好、更快地走进文本。
描述诗人形象 提问:用几句话描述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提示:外貌、动作、语言等。) 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想象。
朗读。
朗读。 诗歌是形象的,也是个性化的;读诗首先也应该是感性的,
想象是读诗不可缺少的环节。
理解诗人的悲慨。 补充注释与背景资料,更好读懂全诗。
(①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蓟,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幽州
台:即蓟丘、燕台。因燕昭王置金于台延天下士,又称黄金台。故
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②者:古音 “诈”,与 “下 ”押韵。③涕:眼
泪。)
(背景资料略) 理解诗句的内涵。
背诵。
推敲词句;
仔细品味。
初识盛唐气象 借助前人评论,感受诗歌的阔大的境界,雄浑的格调。 (韩愈: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文档评论(0)